返回第二百四十章 报名就是赚到(2 / 3)  重生之神级学霸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学的学生毕业以后,多数会安排进入教育系统,中专毕业的学生会被分配到小学、幼儿园和初中,大专毕业的通常会安排到高中,本科毕业的或者去较好的高中,或者去中专和大专任教,想要直接进入大学是不太容易的。当然,教育宣传部门,或者教育行政机关也会分配一部分毕业生,但数量相对其他学校的毕业生会少很多。

    以世俗的观点来看,80年代的大学生进入教育系统实在不能说是一个好的选择。如果是追求收入,教师的薪水也就是勉强达到中位数,即使有灰色收入,也比不上同样放得下身段的其他行业人,如果是有意仕途,教育系统的上升空间又很狭窄,一名普通教师要历经年级或学科组长,教导主任,副校长和校长的流程,才有机会去到教育局,同一时间,分配到公务员系统的同学,或许已经做到了教育局长了。

    相比之下,大学自然是比较不错的,由于本身的级别较高的缘故,大学教师的收入和上升空间都有明显的改善,社会地位也很高,加上工作压力小,大学教师的幸福指数应当是各行业中名列前茅的。

    不过,想做大学教师的前提条件却不是读师范大学。一方面是大学的专业与师范大学的学生专业不同,另一方面,80年代还有30年后的大学传说:留校制度。

    在毕业生分配季,各大学都有资格留下本校毕业的某些学生,以补充师资力量。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本校培养的学生择优录取,总比从同级的师范院校中录取要强,这样做,既是专业对口,也有利于补充急需的优秀人才,否则,年年都从师范学院中招聘老师,若干年后,学校还不得变成师范学院的分校。

    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代,也是对大学生尤其宠溺的时代,即使是追求情怀和理想,其实也不影响世俗的追求,因为大学生的选择实在是太多太好了,兼顾情怀、生活、家庭和理想,对80年代的大学生们来说还是很有可能的。

    至于有多宠溺,多美好,就要看分数来决定了。

    如果许静只有370分或380分,刚好达到本科线,那她不想读师范大学,杨锐也会劝她去读的,但许静的分数只比李学工少了一点,足足有479分。

    这样的分数,去顶级大学是不太可能,名牌大学却已经可以考虑了。

    如果不是一定要奔着北京去的话,479分的考生,可挑选余地就太大了。

    杨锐以此为基础,劝说许静。

    令他没想到的是,许静表示的颇为坚持,即使她的母亲动摇了,许静本人仍然很想去读师范大学,且道:“我愿意毕业以后做老师,如果去北师大能留在平江的话,我就满足了……”

    她是真的满足了,去年这个时候,许静还踌躇着复读呢,那个时候,她的目标也就是一个师范专科学院。

    像是许多进入这个行当的年轻人一样,许静在理想和现实之间,还夹杂着对假期的热爱。

    “老师有寒暑假,我觉得特别好。”当许静这么说的时候,获得了许多人的赞同。

    见她确实是喜欢,杨锐只好耸耸肩,开始帮她挑选专业,任何一个北京的重点大学都不能掉以轻心,479分固然是百分百的超过了它的提档线,可是在录取名额极少的情况下,一着不慎,还是有被人挤走的可能。

    杨锐将许静的估分,要报考的学校和专业写下来,交给赵丹年,后者还要再去做一次校外平衡。

    在两个或多个学校平衡的过程中,像是杨锐和许静这种,明显超出报考学校分数的学生,就是筹码,是可以互相交换的信息,反而分数与提档线接近,有可能滑档的学生信息,会被大家隐藏起来。

    当前者的信息与后者的信息碰撞的时候,后者就可以悄然避开,免得与高分考生的志愿撞车而落榜,用这种招生办不允许的方式,一个学校往往能够更安全的将学生送上垒。

    杨锐慢慢踱步,将所有人的志愿看了个大概。

    因为考前有过一次模拟报考志愿,这一次,大家的报考就有针对性多了。

    而且,因为现在的成绩比当时的要高,一些学生因此能够报考更好的学校,两相对比,心情好的不是一般二般。

    刘珊也是提高了成绩的一员,她在考前模拟报考中,分数仅仅在重点线左右,选择了北京的二本。

    到了估分的时候,她已然是456的高分,超出重点线40分,而杨锐也很自然的在她面前的纸上,见到了“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名字。

    刘珊有点紧张的道:“我在报纸上看到,北京对外贸易学院明年要改名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我报他们学校的经济系,是不是会容易上一点。”

    杨锐愣了一下才想起,在考前的报考中,他有说过经济系是招收人数最多的大系。

    杨锐在脑中快速搜索一圈,道:“学校是一流的,报考的话,他们是没有经济系的。”

    “没有?”刘珊大惊。

    “他们把经济细分了,因为是国内重点大学中,唯一的经济类重点大学,所以,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