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七章 死生(6 / 8)  江山不夜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泡得褪了色,绣线也钩坏了,所幸玉环还在。她捏着玉环只顾出神,直到脸上的泪水都被冷风吹干了,才慢慢回到房中,正听见程宁同郑半山在低声叹息:“他一向能忍,这回怎么竟拿自己的性命去搏……”

    他一时昏睡过去,一时朦朦胧胧醒来,不知晨昏,不辨晦明,仿佛早已到了幽冥境地的门口,隐隐看见父亲的形影,他正要追随而去,忽然被一女子拦在面前,连连将他往回推搡。那女子身形纤弱,泪眼殷殷,他想了很久那是谁,也许是他的母亲。

    后来大致知道是睡在自己的床上,被褥清洁柔软。有人来问脉,有人来灌药,有人在耳边小声说着什么。他还记得受伤之前那场惊天动地的风波,即使睡梦中也无法放得下。那人像是知道他的心事,反反复复劝慰着他。他又渐渐觉出饥渴,清水和薄粥便应时而来,枕在温软的臂间闭着眼喝粥,倒像幼时生病被乳母照顾一般。身上的伤口长得极慢,一度溃烂发热,只能靠人用凉水擦身,才觉得好一些。偶然午夜醒来时,也曾发觉自己的手被焐在一双柔软滑腻的柔荑之间。他口不能言,身不能动,只觉她的呼吸间隐隐有不同往昔的芬芳。

    如此浑浑噩噩不知多久,他终于觉得清醒了,立刻挣扎着半支起身体向帘外探看。彼时不知是晨是昏,金箔尘雪似的微光落入床帷之间。那人手拿毛笔正竭力够着墙上的什么,一只脚轻轻翘起,腰肢软如杨柳。

    “殿下——”

    程宁恰从外面进来,蓦地看见这一幕,立刻喝道:“琴娘子,快揭下来——咱们这里不用那个。”

    原来墙上却是一幅消寒图。每年冬至节,司礼监都会印制《九九消寒图》分送各宫张贴,图中一枝白梅,花开九朵,每朵九瓣,恰是九九之数,每日点染一瓣,待到花满枝头,数九寒冬便过去了。今日恰是冬至,琴太微刚刚把消寒图挂出来。这还没点上第一花,不曾想杨楝醒了。不知程宁为何反应这么大,她一时呆在那里。程宁两步上前欲夺,见杨楝倒不像着恼的样子,却也没了主意。

    杨楝喃喃道:“挺好看的。”

    琴太微松了口气,才蓦然回神,连声道殿下醒了能说话了,抛下笔走过来,差点被地上的线毯绊了一跤。唯有程宁沉得住气,立刻叫人通知郑半山去。

    杨楝略撑了一会儿,依旧眼珠不错地望着琴太微。琴太微被他瞧得倒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搂着他轻问道:“要不要喝点水?宫里赏了新鲜的密罗柑,还是切一个柑子吃?”

    他有些疑惑,见她一笑而去,转瞬捧来一只甜白小碗,里面是金黄如蜜的柑子肉。他就着她手里吃了几口,问:“你说……这是赏下的?”

    琴太微道:“宫中分了冬至的节礼下来。”她小心看了他一眼,“其中有一篮子果品,是皇上吩咐周公公特意送来的。”

    他轻侧了一下脸。琴太微放下瓷碗,略思忖了一下,道:“皇上教你闭门思过三个月,又示意乾清宫的周公公传出话来,说圣心十分体恤,本不欲责罚,只是挡不住朝议滚滚,总要做个样子出来。这三个月,请殿下尽可放心养伤。”

    他没有应声。

    她见他皱起了眉头,又低声道:“我听见郑公公那边的口风,也是没事了。”

    听见这话,环顾了四周,又道:“扶我起来走一走,躺了这些日子,浑身骨头都散架了。”

    到底是久病之人,他只扶着琴太微的手走了几步便觉头晕目眩,两眼发黑,只得又回到床上躺着。甫一沾枕头,便觉得胸中一股腥甜上涌,他却硬生生咽了下去。

    “太微……太微……”他轻声唤她的名字,“你还在?”

    “一直在的。”她忍着眼泪,替他拭去唇边的血迹。

    他什么也看不见,仿佛重堕阿鼻地狱:“我还活着……”

    杨楝陷入昏迷的这半个月中,程宁带着几个亲信侍从日夜巡视,把个清馥殿看得如同铁桶一般。他分不开身,便叮嘱琴太微定要看好了王爷的汤药罐子,防着有人趁机下手。琴太微自不敢怠慢,所有药材都对着郑半山的方子一一验过下水,亲自看着煎好了端到床边。一应的茶水粥汤也要仔细尝过,才喂到杨楝嘴里。

    宫中是如此紧张,朝中更是闹得天翻地覆。福王杨樗不必再南下之藩,而被抹去爵位废为庶人,监禁于南宫之中。忠靖王世子徐安照则被投入诏狱看守起来。朝中上下徐党一脉,皆感到皇帝终于是对徐家下手了,惶惶不可终日。但皇帝命锦衣卫、大理寺详查南海子兵变的始末,却迟迟没有查出个结果来。

    “皇上等着我这份自陈,那我应该写什么?”杨楝稍稍清醒些时,就知道这一关是无论如何躲不过,屏退耳目之后,叫琴太微拿纸笔来录自己的奏疏。

    “殿下那一天,到底遇见了什么呢?”

    他乘着乾清宫的銮驾出城,除了一队皇帝心腹的锦衣卫,连随行的礼部郎官都不知道车中并非皇帝本人。銮驾出了永定门,正要下车折柳,杨樗忽然跪在车前恳求,说自端午节后,他苦练射艺,只为是让“父皇”再看他射一次柳,如今父子分别之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