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十三章 趁胜攻莱州(2 / 3)  南宋英豪传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军到底是要进攻,还是要围困?看了半天,他不得要领,只好以不变应万变,命令守城军兵加紧戒备,不得松懈。

    其实乌林答石家奴判断有误,红巾军并不是掘壕围困,而是掘土堆墙,慢慢形成了一道面向城门的遮蔽掩体。

    “昔官渡之战,袁绍曾构筑楼橹,堆土如山,用箭俯射曹营。”乌林答石家奴倒也不是一个草包笨蛋,竟然还知道些三国故事,捋着胡须自作聪明地自语道:“难道贼寇要仿效之?”

    “大人英明。”一个将领立刻马屁送上,“贼寇些许伎俩,难逃大人慧眼,此战必败矣。”

    马屁一拍,乌林答石家奴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判断,冷笑着一指城外,说道:“筑土为山?无石头木料岂能立泥为垒?贼寇攻城如此拙笨,我军又何惧之有?”

    “是啊,是啊!虽然已过打春,表层土质融化,可想筑土为山,真是异想天开,愚不可及。大人深通兵法,莱州固若金汤,贼寇必定铩羽而归。”又一记马屁送上,乌林答石家奴故作矜持,又将睿智深邃的目光投向城外,满含着不屑和鄙视。

    如果不是土地只融化了很浅,老子就让你们坐土飞机。

    孟九成将中军大旗立于东门,用望远镜了望着莱州城。

    现在既然自然环境不允许进行地道爆破,孟九成便决定采取大炮轰击,再加外部爆破的方式攻破莱州。

    飞雷炮和流星炮从原理上讲,都类似于大口径臼炮,射角大、弹道弧线高,可以用来轰击中间隔有障碍物、无法平射的目标。

    而能够直射,类似于红衣大炮的火炮也有,从战役开始时的两门,到现在已经是四门。

    重视火器,重视大炮,重视炮兵,这是穿越者基于军事历史的发展轨迹而形成的固有观点。

    尽管要用这些火炮摧毁城墙,打开突破口,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但威慑作用极大,很多城池就是在火炮之威下,开城投降的。

    约莫两个时辰后,红巾军做好了全部的攻城准备,不仅是在城门外建立起有保护功能的炮兵阵地,还准备了几十架梯子,准备越过护城河,攀城进攻。

    简单垒起的土墙后火炮已经架设完毕,几个炮兵骨干亲自测距,进行了两次试射实心弹后,又一门门微调了仰角,装上了爆炸弹,就等着一声令下,开炮轰击。

    炮兵阵地后的木板车也准备妥当,上面几口大木箱厚重结实,里面装填着爆破城门的火药,外面罩着油布。

    几十名重甲刀盾兵已经整装待发,口鼻处蒙着湿布,准备掩护着爆破车推进城门洞。

    鼓声、号角声先从东城门方向响起,然后是其他方向红巾军的鼓号应和,城墙上的守军多了起来,有的持弓挥刀,有的在摆放滚木擂石,显得很是紧张。

    “轰”,远处一声惊雷炸响,引得金兵抬头望天,虽然有些阴云,但这雷却有些蹊跷。

    “轰”、“轰”,惊雷连着响起,东城门腾起了黑烟,爆炸震得地都在微微发颤。

    “开始吧!”孟九成挥手下令。

    一个个绿色的小旗子在各个炮位上举了起来,显示火炮的角度已经矫正好。可以随时发射。

    一个军官挥动黄色指挥旗,示意各炮手准备点火发射。尽管不指望每一炮都能直接命中目标,但同样的装药量和角度,至少能保证炮弹的飞行距离和落地点差不多。

    红旗举起,重重的在空中一挥。霎那间,二十门火炮发出了沉闷的响声,喷出了火光和白烟,炮弹腾空而起,飞向敌城。

    十几秒钟后,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城头砖石乱飞,烟尘腾起老高,遮住了人们的视线。

    西方十二磅炮发射的开花弹里通常装填九百克左右的黑火药,而飞雷炮和流星炮发射的炮弹有五斤、十斤、二十斤重,六七成重量却都是火药的成分,从威力上讲,显然要超出很多。不足的则是炮壁薄,发射药少,射程较短。

    此时,东门的“兵法大师”乌林答石家奴昏昏沉沉,两耳失聪,身上还有被碎石击破的伤口,血流得满脸都是。

    刚刚那个自信、沉着的模样已经荡然无存,任是熟人也只能从衣服上辨认身份。

    几个忠心的亲卫背扛着主子,仓惶逃下城头。

    城墙上两个漆黑的弹坑还冒着清烟,弹坑周围散布着兵器残肢,再往外还有很多耳鼻流血、被震昏倒地的金兵。

    因为城头上的金兵没有任何准备,密集的守城队形,无形中让炮弹的威力增加数倍。

    而那些没被炸死、没受伤的金兵则被这猛烈的爆炸打晕了,在浓烟中乱得象一锅粥,连被炸伤的士兵都没人理会。

    “要倒了,快跑啊!”惊呼声中,简单修建的城门楼在浓烟中摇摇欲坠,有几处还冒起了火头。

    城下的飞雷炮不断调整,不紧不慢的崩豆似的发射着,有的炮弹落在城外,有的落在城上,有的还飞过城墙,在城中爆炸。

    在不断的爆炸震颤和冲击波的摧动下,脆弱的城门楼终于倒塌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