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八章 暂且休整,又遇蓉儿(2 / 3)  南宋英豪传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份。”孟九成翻看着菜单,象个熟客似的点着。

    南京人对于饮食的细腻心思令人惊诧,让人每每徜徉街头,流连起大街小巷的景致,愈发产生一种浓浓的吃的兴致。

    鸭血粉丝汤便是由来已久的喜好了,在功夫上着实下足了劲。

    鸭血要新鲜,粉嫩粉嫩的那种,加上粉丝、鸭肝、鸭肠、香菜,用鸭汤煮,待到香味撩人时,色泽乍现。

    翠绿的香菜,晶莹的粉丝,细碎的鸭胗、鸭肝、鸭肠沉淀碗底,微微地透着馨香,在唇边缭绕。适时,送一块鸭血入口,香嫩粉滑,舌尖蠢蠢欲动。

    “梅花糕来一盘,赤豆元宵一人来一碗……”孟九成怀疑自己到了南京,只觉得口中垂涎。

    梅花糕形如梅花,色泽金黄,是一种特别好吃的糯米甜点。

    如果在梅花糕的上层平撒上点缀的红绿丝,加点瓜子仁,一层层吃下去,保准无限惊喜。松软可口,糯香鲜美,实乃人间美味。

    此外,赤豆元宵也颇得美女喜好。浓浓的赤豆羹,浮着大大小小晶莹的元宵,仿佛大珠小珠落得玉盘,别有景致。

    偶尔夹杂几块酒酿,碎金般的桂花,着实令人感叹,古美女的雅致仿佛瞬间映上眼帘。纤细玉指,浓浓赤豆,秦淮河畔,佳人有约便如此产生了

    “嗯,满好吃的。”杨妙真拈起块梅花糕放进嘴里,细细咀嚼,发出赞声之声。

    孟九成则先把一碗鸭血粉丝干掉,回味着上千年记忆中的差别。

    外围的桌上坐着杨妙真的侍卫,都是便装打扮,将孟九成和杨妙真隔开保护。

    净街包楼是用不着的,孟九成更想象平民一样,安步当车,随意走坐,在熙攘的闹市中感受一下。

    今天一来是带杨妙真出来玩耍;二来也是想自己放松下心情。

    楼梯上一阵脚步声,竟然是蓉儿和一个中年人在两个仆从的陪同下走上了楼。

    “你这丫头,要把爷爷这老骨头累散嘛?”黄老川找了个桌子,一屁股坐下,喘着粗气抱怨着。

    “可我要自己逛,您又不放心。”蓉儿娇嗔着,伸手给爷爷拿捏着肩膀。

    “他们也人生地不熟的。”黄老川看了下人一眼,轻轻摇了摇头。

    蓉儿目光一扫,立刻隔着张桌看到了孟九成。她刚要张嘴招呼,又看见了旁边坐着的杨妙真,眨了眨眼睛,这丫头只是笑了笑,点点小脑袋。

    伙计上前招呼,蓉儿也不看菜单,便开口说道:“黄桥烧饼,鸭血粉丝,梅花糕,赤豆元宵,什色点心……”

    这丫头是个吃货,也肯定到过建康,竟把特色小吃都记住了。孟九成暗笑,低头舀起个元宵,掩饰过去。

    “对不起客官,本店开张不久,建康小吃整置得并不全。”伙计也很惊讶,但旋即点头哈腰地解释道:“黄桥烧饼,什色点心,这两样是没有的。”

    “黄桥烧饼余味浓郁,什色点心荤素兼备、甜咸宜人,你们竟没有。”蓉儿皱着小鼻子,又故作大度地摆了摆手,“那就把有的端上来吧!”

    杨妙真的目光移注过来,对这女孩也颇觉有趣,脸上似笑非笑。

    “伙计,鸭血粉丝,两碗;元宵,两碗。”

    乔娥三口两口便吃完了,这些小吃只是垫了个底儿,她也不见外,大声招呼伙计。

    作为一个头脑简单,有蛮力,武艺又有限的女将,在孟九成起事之初确实立下不少功劳。

    但随着军队的扩充,战阵之上便不太需要这种冲锋陷阵的将领,而是要求能够指挥,能够根据战场形势灵活而动的智将。

    尽管韩守仲、阎通、王仙等人离孟九成的期望还差一些,可乔娥就差得更远了。

    所以,孟九成把乔娥调来,充当杨妙真的亲卫首领。因为,乔娥纵有别的缺点,但忠心、听话,这就足够了。

    杨妙真对此也没有意见,相处之下,反倒是对乔娥的憨直、忠诚很是喜欢。

    孟九成张了张嘴,想说小吃不是填饱肚皮的,这家吃完吃那家,得挨个品尝。可犹豫了一下,他却没吱声。

    “那个小丫头挺可爱的。”杨妙真微微偏头,低声说道:“认识你吧?”

    孟九成点了点头,笑道:“蓉儿,捡来的妹妹哦。”

    杨妙真抿嘴一笑,不时地打量,与蓉儿四目相对时,还点头微笑示意。

    蓉儿也不怕生,笑得欢快,眼珠转了转,起身便向这桌走来。

    她迈步一走,一下子便触动了侍卫们的戒备圈,几道不善的目光顿时投注过来。

    黄老川到底是见多识广,气氛一变,他立刻感觉到不对,忙阻止孙女,“蓉儿,别乱动。”

    孟九成已经抬手,吩咐侍卫,“无妨,是相熟的,放她过来。”

    蓉儿倒不觉得刚才有什么事情,听了爷爷的话,只是顿了下脚步,又见孟九成放她过去,便又迈开了步子。

    “哥哥,嫂子,蓉儿有礼了。”蓉儿蹲身万福,称呼亲热,杨妙真不由得笑出了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