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5章 河下镇(3 / 4)  续南明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咳咳咳……”

    咳嗽声中,阎尚玉怒气冲冲的从堂内冲出来。

    看到王琼娥,他一愣,脸色青白交替,随后冷哼一声:“牝鸡司鸣!”

    一甩袖,气冲冲就从王琼娥身旁经过。

    看着他远去,王琼娥不语,王钿儿本来低眉俯首,趁没人注意,就对阎尚玉背影做了个鬼脸。在王琼娥看来,她吐了吐舌头,又恢复了乖巧的样子。

    厅堂内,王琼娥见到了自己公公阎见年。

    这是一个矮小消瘦,年约五十的商人,穿着绸衫,头戴东坡巾,脸上沟壑纵横,双目带着沧桑与深沉。

    与王琼娥父亲王长隆一样,阎见年也算白手起家,特别从小从商铺学徒做起,一步步有了现在的基业,商事上的精明自然不用说。

    然与王长隆一样,可能从小打拼狠了,风里来雨里去,年纪一大,这身子骨就不太好了。

    又因为阎家也没有人才,看来看去,阎见年与王长隆选择也一样,都陆续的将家族的生计交给王琼娥操持。

    两个婆子,一个管家面无表情的站在远处,王钿儿侍立在身侧,王琼娥与阎见年坐着说话。

    阎见年先问了亲家可好,又感慨近年自己身子骨不大好,与亲家都少有走动了。

    他感慨说话,对着王琼娥颇为温和。

    然可能他自己都不知觉,不管他如何温和,他说话时的语调,总会带上那么一丝丝的阴沉。

    随后阎见年话语一转,提起了邳州的事,特别与那练总杨河的商事贸易。

    “……那杨相公的事,娥儿你办得很好,这是大客商,要用心笼络了。”

    他还感叹说道:“听闻这年轻秀才不简单,连史督都对他赞许有加,说不定以后会调到淮安来。便是不调来,他至少在邳州那片,也是有力气的人。有财又有权,前途不可限量啊!”

    看公公的目光投在自己脸上,王琼娥不知为何心中一惊,她字斟句酌道:“媳妇记住了,媳妇定会用心笼络,为我阎府多辟财源。”

    阎见年道:“我是相信你的,这些年啊,多亏有了你,我们阎家才没有衰败下去。”

    他意味深长说着,端起茶盏轻啜一口,换了个话题。却是漕运总督史可法现在宿迁,那边在开凿“拦马河”,民工的口粮除从淮安与南京调运,就是在当地购买。

    然眼下粮贵,麦一石要二两三钱,米一石要二两五钱,史可法曾因此事说了几句。

    他的一举一动不说天下瞩目,至少淮安这片官民商贾那是非常关心,阎见年就了想法。

    他们王阎二家除了经营食盐煤铁钱庄,粮米及各类杂货也是主要营生,至少在淮安府每个州县都有自己的粮店。

    阎见年就寻思,要不宿迁的粮店降点价,说不定消息传到史督的耳中,可以博得他老人家的好感。

    此时,他就将自己的想法提了出来。

    王琼娥沉吟半晌,摇头道:“此事不妥,各地粮价那是同行公议过的,在商言商,切不可坏了规矩。再则,我们降了粮价,别人又当如何?断了他人财路,说不得就会招来祸害。”

    阎见年一惊,王琼娥续道:“不若直接捐一些粮米,我们家与阎先生、姚先生等交好,捐助粮米后,一样可以传到史相公耳中,博得好感。这样还不会得罪同行,可以一举两得。”

    阎见年点头,他叹道:“还是娥儿你考虑得周到,就按你说的去做。”

    他心中叹息,自己还真是老了,有时候甚至糊涂了?这内中因果都没有考虑到。

    他以复杂的眼神打量王琼娥,看她眼眸流盼生辉,优雅干练,一举一动有着难言的雍容睿智,心想自己这个大媳妇,真的可以一直留在阎家吗?

    最后王琼娥提起办总号的事。

    王阎二家事务繁多,现在的形式,很多地方都有生意,但却形制混乱,没有一个统一的号令。

    比如说现在的商铺,如果做大了,会建分号,分号多了,会有总号,会设立一系列的总号掌柜、分号掌柜,还有日常管理的管事等。

    王阎二家目前情况,王琼娥算是统领全号的大掌柜,但其实又不算。因为很多时候她权力受限,许多人事、财政、监督方面的事情她管不了,许多的规划方面也由不得她来插手。

    比如小叔子阎尚玉,他负责几处生意,他的事情,王琼娥就管不了。

    家族生意要做大,很多方面必须要改变。

    “……媳妇是这样想的,家族的生计必须细化,管粮的人就管粮,管盐的人就管盐,各设大掌柜,下间为各粮盐分号掌柜。若地面大,还可加设分片掌柜,皆由总号任免赏罚。掌柜下为大伙计,可由各掌柜任免……”

    王琼娥娓娓道来,此时商号结构,一般是东家、大掌柜、掌柜、伙计、学徒等构成。

    内商号规模小的话,东家与掌柜是合二为一的。

    大的话,东家任命一个大掌柜,相当后世的董事长或总经理。

    这是管理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