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学生也不难,很容易完成。可她今晚写作业,却有些心不在焉,一直倾听着外面的动静。
直到听见答喊二哥一起出门,顺便再叫上大姐,她终于忍不住,放下笔走出去,脚踩在门槛上,盯着三人说道:“答,二哥,姐,额也要去。”
她的声音不大,却掷地有声,不是说想而是说要,正准备出发的三人却呆了呆,最后反倒是丁凤回过神,注视着二女儿笑道:“去就去哩,这没甚麽。”周应生跟着点点头,无所谓回道:“行,一起去。”
周振河脸上有些古怪,上下打量着二妹,最终没说甚麽话。
见状,周英有些开心,蹦蹦跳跳便想走。这时十二岁的周振洋,见大家伙都走了,自己也不想在家里待,吵着嚷着也要去。丁凤无奈,便只得答允:“成,你也去,都走哩,额还安静。”说罢又嘱咐一声,让五人早点回来。
周振洋村里的小学放假的更早,这几天都不知道野成什么样了,一直都是周英带着,今日也不例外,一出门便拉着他一起走,走在最前面开路。
直到出门后,周英才发现原来大哥周振江也在,这时人更多了,六个人浩浩荡荡向中巷走去。
听到有人进家门时,秦川正跟秦克明讲种地的事。
今日早上,城里凉皮摊重新开张,九点多那会儿他自己进城查看。结果还算良好,销售状态恢复到两天前,甚至比以往更火爆。到此,被常征泼污水这事算是完结,经历一番风雨的凉皮摊重新站起来,恢复正常销售状态。
除早上进城外,下午他都一直待在基地,一边检验三位新人的能力,为两个镇上分别进村转街的秦怀亮和王天夫做后勤支援。
他下午忙着自己的事,家里的事便由老头做。
滩子地还在收拾,还没有平整土地和施肥浇粪。老头今天带着秦致尧,二人一起去收割的菜籽地翻地,准备接下来种一波黄萝卜,让土地缓一下,入秋再换着种冬小麦。秦川还在思考如何说服不种地改为养鱼,晚上才有时机说出来。
“额觉得,滩子地不用平整哩,直接挖几个大坑养鱼。甚至,其他上川下川的地,都可以兑在河湾,改成养鱼。”
秦克明昨日还觉得二后人有点懂事,刚刚听到这话,顿时气得一口气没喘上来,半晌,才瞪大眼睛骂道:“你说得是甚麽混帐话。”
刚骂一句,秦川正准备反驳,却听到外面爽朗的笑声,夹杂着一连串嘈杂的步伐,大笑着:“老兄弟,额今日来看你来哩。刚刚在骂谁?莫不是你家二后人秦自庸?老兄弟你还是这个脾气啊!”
听到这个声音,秦川恍然,有种时空错乱感,竟然是外公周应生,他重生前五六岁那时外公就去世了,现在还活的好好的,只不过却是物是人非。
当来人掀开门帘,身后的几人显现身影,秦克明父子三人才知道是谁。
“老哥,原来是你,哎呀,好久不见,好久不见,最近好着喃?”秦克明登时放下手里常年握着的烟袋,放下盘着的腿从炕上下来,熟络地拉着周应生的手往炕上拉。
秦川从未见到老头有这么热情过,一时觉得惊奇,可当他注意到探出脑袋的周英时,便不再理会其他事,瞧见周英屋里四处打量的眼神,等她的目光接触,立刻趁人不注意朝她眨眨眼,然后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问候一声周应生。
自从记忆里,这应该还是周英第一次来秦家老院,秦川兴奋之余却没时间顾及这些。
家里没有招待客人的东西,好在秦川重生回来后大手大脚,买了些茶叶茶杯,今日回来时又买些糖果之类的,总算不是拿不出手。
家里大屋有点小,地下都待不了几个人,周振江周振河二人坐下就没了板凳,没看见周蓝周英都待在外面,秦致泰带着周振洋出去玩吗?等他给周应生几人一人倒杯茶后,便准备出门,伺机和周英接触。
这时,却听得周应生叫住他,笑道:“今日过来,还是为掆滩子这事,若不是你家的自庸提及,那六七亩地哪有额家的。”
周应生说着感谢的话,掆得三亩地的周振江也紧跟着表示感谢,还有周振河也是如此。
原来是为这事,秦克明刚才还为周应生的来意感到疑惑,这一下听明白,当即笑一笑故作不在意道:“哎呀,老哥你这就客气了,都是乡党,说感谢这些话作甚。自庸他一个小娃娃,哪里当得你们三人上门,太客气哩。”
话虽是如此,但老头脸上笑容满面,谁不知道给他长脸,他心里极为高兴呢。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