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59、完美解决(2 / 2)  重生秦川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再接再厉。”秦川笑着鼓励。

    ……

    午后,渭水河堤上,秦川指着眼前偌大一片土地,对秦克明说道:“额就瞅中这一片地。如果能行,把咱们家的八亩四分地,全兑换到这里,凑成一块,搞一个五千多平方的养鱼场。”

    这不,在前天,秦川将割完自家麦田的麦客子,一一送到周英秦怀亮几家的麦田里,便回到家中,拉着老头来到河湾,开始他的第二项伟大的事业——养鱼。

    对于养鱼,秦克明半信半疑。

    二后人更要将家里分布在上川下川南川北川的所有土地,全部同村里人等量兑换到河湾,这更让他难以接受。河湾的地开垦是最迟的,即使经过多年种植,也都没有上下川南北川肥沃,拿良田换劣田,别说放以前,放现在都是败家子。

    “咱们家不养鱼不成嘛?”秦克明皱着眉头,吧嗒吧嗒抽着烟,有些苦大仇深地问。

    每当老头烦恼的时候,便蹲在地上吞云吐雾,不停的抽烟。假使咳嗽,咳咳几声后,便会继续抽。在此期间,老头闷声不说话,只是盯着眼前,一动不动地抽烟,眉头紧皱,不时唉声叹气。

    这是老头的经典动作,秦川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他见老头又开始烦恼,便一屁股坐在石头上,将自己的打算慢慢道来。他语气放慢,诚恳地说道:“答,咱们秦家几辈人都在种地,你说种地是为了甚?”

    秦克明像是没听见一般,眼睛一直盯着远方,沉默不语。

    秦川自问自答:“种地是为了吃饭。以前咱们家还是地主的时候,家里几百亩地,自个儿忙不过来,就雇佣长工种又租赁出去收租子,还不是为了粮食为了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这是千百年来的道理,额也知道。”

    “但是,咱们家现在不缺粮食,每一天就会有四千斤粮食入账。昨日最多,有五千多斤。既然咱们家都有了这麽多粮食,为甚麽还要种地?”他盯着老头的眼睛直言问。

    秦克明继续吞云吐雾,沉默着,过了不知多长时间,才瓮声说道:“农民,生来就是种地的,不种地还能作甚?”

    闻言,秦川有些心酸。农民生来就是种地的,生来就是受苦的,说的还真是对。他自己是农民出身,幼时亲身体会过农民的辛苦,长大后努力学习才翻身成为城里人。

    从农村户口到城镇户口,从农村的砖瓦房到城市的商品房,从种地到给人当高级打工仔。即便还是无产阶级,但已经成为工薪阶层,这个阶层的跃迁,便是自己二十年寒窗苦读加父母几十年如一日辛苦劳作为代价。

    活脱脱的爱因斯坦质能方程,想往上爬,往城里爬,不付出代价是不可能的。

    但是,为什么城里人却可以轻松的享受这些,他们不需要怎么辛苦,八九十时代可以免费获得粮票免费吃穿,二十一世纪又可以拿到数以百万计的拆迁款。而农民就不行,买个房子要数十上百万还要排队摇号,买个车都抢不上号,城市福利更轮不到他们。

    这是凭什么,操蛋的社会。在那个时代待得久了,秦川都有些愤世嫉俗。

    收回繁杂的思绪,他自嘲地笑着:“答,你经历的比额多,你说三年困难时期,死了四千七百万,真的是大旱麽?浮夸风,超英赶美,大跃进,给苏联还贷,种种,各执一词。但为甚麽农村饿死那麽多人,农民自己种的粮食去哪呢?城里人却……”

    他想起这事就笑,根据后世官方披露的文件,三年困难时期,三分之二的原因是国家政策行政命令,三分之一才是客观因素自然原因。

    “农民,生下来就是被剪羊毛的,以前是农民养工人,以后是房地产……”

    秦川有一句话没说,后世九亿农民进城,城镇化催发商品房时代。城里人都特么有房子,买房子的除了农民子弟还有谁,房价那么高,还不是一茬一茬剪羊毛。

    有些事,真的是细思极恐。

    他并不知老头的具体过往,不知道老头人到中年,两个孩子就因为三年困难而早幺。这事是他一生的痛,因而,一辈子种地却连两个孩子都养不活,没有比他更痛恨那个时代。国家面前,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自身的命运却是可以改变的。

    “农民,生下来就是受苦的,额以后绝不当农民。”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