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节 劫富济贫(2 / 2)  铁血铸新明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个外无一人能独自称王。

    只有团结协作、齐心协力才能最终把满清鞑子剿灭,卫我汉人山河!

    “得令,张云明白。”

    张云年轻有朝气爱调皮,听闻兄长能够解决钱粮问题,自然兴奋。

    “那老奴必须回去看着那些物件,您们兄弟慢聊。”

    福伯话语不多,只要少爷有方法解决便成。

    外面的事情自己也不懂,不必时时刻刻唠叨,自己能做的就是看紧点。

    “福伯毋虚如此!不必刻意,引起众人疑心,反而不美。”

    真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秦浩明无奈的苦笑,自从叫他管理几个流民匠户,老人家事无巨细,皆要亲力亲为。

    现在估计是看见肥皂功效,想到今后的价值,竟然要亲自看守。

    “少爷,晓得呢,老奴会寻个由头,不会让大家有所察觉。”

    福伯很执着,依旧要如此才安心。

    “先让福伯去吧,以后我来接手,这样老人家安心。”

    张云也同样着紧这批肥皂,唯恐有一点闪失,那可是钱啊!

    秦浩明想想也有几分道理,便让福伯离去。

    /&g;  “兄长,那么我们接下来应该如何进行?那么的一块可是二十文啊?”

    张云比划着肥皂的大,眼里全身白花花的纹银。

    “我什么时候过二十文一块了?洗衣皂至少要四十文,沐浴皂要七十文,你有点雄心壮志行不行?”

    秦浩明明显刺激张云,故意嘴角一瞥满脸不屑的道。

    要知道大明朝国库虽然空虚,可是民间并不缺银子。

    相反,随着大明海贸的发展,明代中后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繁荣。

    大量的丝制品、瓷器和棉布等商品通过海外贸易向外输出,使中国获得了大量的白银。

    可不缺银子是指部分人,问题是平常百姓手头上没有多少钱。

    主要原因是财聚于上,即银两高度集中于官僚富商阶层之手,国家与民众困顿不堪。

    另外一个是自然灾害造成的米谷等实物的匮乏。受此影响贫民的购买力自然下降了。为了获得粮食,他们需要支付更多的银两。

    “什么?兄长不是笑吧?那平常民如何买得起?”

    张云双眼大睁,倒吸一口凉气,脸上满是不可思议的模样。

    “压根就没有想要他们买,这年头,能吃饱饭就不错了,还想其它什么东西呢?”

    秦浩明叹了一口气,无可奈何的仰长叹!

    明末百姓真心不容易啊!

    江南没有经历战乱,自然灾害和北方相比也较为好些。日子富足肯定是谈不上,但至少还可以活下去。

    可是北方呢?

    服尸千里,白骨皑皑,到处是民不聊生的饥民百姓,可是又有谁为他们哀叹过。

    秦浩明不上是什么圣人,同样有七情六欲,或许还有许多缺点。

    可他是一个坚定的大汉民族主义者,同袍受苦,他做不到无动于衷,仅此而已。

    富者花费千万不当钱,可是平常农一个铜板恨不得掰成两半使用,这就是现状,这就是明末实情。

    既然如此,他要做劫富济贫之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