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3 / 6)  新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止住栎阳县君,“绿林有绿林的道义。如果我眼睁睁看着李清与我的兄弟去死,那么我就是一个官了。我虽然受了朝廷的敕封,但我始终不是一个官。”他仰天长叹一声,忽然笑道:“石学士能不拘一格用人,太平不难得。”

    “史大哥……”

    “你放心。”史十三打断了她的话,“外面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再没有不泄露的道理。这些人若散了,便是被人一个个抓了处死。况且这些人不过是些市井无赖子,也难以凭他们成大事。待会我率他们杀去王宫,在兴庆府搅个天翻地覆;你带着我这个童子和几个心腹之人,悄悄去李清府,将他妻儿接出来。若能送往大宋,纵在九泉之下,我亦感此大恩。要是李清侥幸不死,他妻儿俱在大宋,绝无不归宋之理。似李清这样的人材,大宋能用之,是大宋之幸。”栎阳县君终于将目光从史十三身上移开。她知道史十三决心已下,非言语所能挽回。到这个时候,便只有考虑如何善后了。无论李清能否逃过此劫,救出他的妻儿,至少可以竖立自己在史十三旧部中的威信。史十三的行为,是职方馆成立以来面临的最大的挑战。以后的日子还长……

    “那么,请史大哥多多保重。”栎阳县君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心中没有抱再见到史十三的希冀。这个男子,也称得上是当世的豪杰,却可能活不过今日……栎阳县君心中泛起一种苦涩的感觉。她的心里,其实与史十三的行为有着共鸣。如果陷在王宫的人,是她真正的朋友、姐妹,她也不敢保证自己不会与史十三一样。

    江湖豪杰有江湖豪杰的道义。

    “拜托了。”史十三依旧是豪爽的笑容。

    栎阳县君向着史十三微微一礼,退出屋去。

    黑衣童子看了一眼她的背影,转头望着史十三,目光复杂。他跟随史十三多年,早已不需要再说什么。

    “帮我好好照顾她。”史十三敛起笑容,低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点苍桑。

    “是。”

    “我死后,也不敢指望进忠烈祠。你替我在故乡祖坟立一块衣冠碑,刻上‘宋人史十三之墓’。”

    “是。”史十三走到黑衣童子身前,拍了拍他的肩膀,笑了笑,大步走出屋去。

    西夏王宫陷入混战当中。

    李清指挥着东厢诸班直与嵬名荣的西厢诸班直努力周旋着。当嵬名荣的军队出现在王宫之前时,李清便已知道政变失败了。本来就是希求侥幸,与秉常不同,李清也切切实实做好了失败的准备,这不算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事情。

    “阿妹勒!”李清大声指挥着,“你带本部一百人,去‘保护’太后!”

    “是!”一个武官大吼一声:“跟我来!”一百名班直侍卫小跑着向梁太后的寝宫杀去。

    待阿妹勒离开后,李清游目四顾,观察起当前的形势来。因为王城的守卫本就有西厢的人参预,嵬名荣的一部兵力很容易就攻入了王城之中,与东厢班直平分了半边的王城。于是,东厢班直侍卫隔着一条窄小的金水河阻击攻入王城的西厢班直侍卫,而未入王城的西厢班直侍卫也并没有绕道进城,而是继续猛攻据守王城的东厢班直侍卫。嵬名荣的意图很明显——困住夏主,不求一战成功,只求不让夏主逃脱。只要梁乙逋的大军一到,胜利就唾手可得。

    保护夏主突围,是李清现在唯一的选择。如果阿妹勒能吸引嵬名荣一部分兵力就好……

    李清已没有时间多想,转身便往殿中走去。一身戎装、惶惶不安的夏主秉常看见李清进来,腾地起身,恼怒地问道:“嵬名荣果真要犯上做乱么?”

    “是。”李清不想在这种无聊的问题上浪费时间,简短直截地回答后,便径直说道:“贼兵势大,请陛下速速上马东狩。”

    “东狩?”秉常怔了一下,立即摇头,大声叫道:“我是大夏的皇帝!走,我要看看西厢班直谁敢弑君?!”

    “陛下!”李清无礼地直视秉常,沉声道:“贼子已丧心病狂,陛下万乘之尊,岂可涉险?!只须抢在梁乙逋大军到来之前,杀出城去,东狩静塞军司。陛下再召集各路大军勤王平难,叛乱可平。”秉常却不去理他,快步向殿外走去,李清与众亲信臣子、侍卫慌乱跟了上去。“陛下”、“陛下”叫个不停,但是秉常却毫不理会。

    秉常走到距金水河边五六步处,西厢攻势正猛,不断有守河的侍卫战死。但众将士见皇帝亲来,顿时士气大震,一齐高呼:“兀卒万岁!万岁!”前赴后继地冲上前去,生生又将西厢人马击退。

    秉常意气风发,又上前几步,朝河对岸喊道:“你等本是朕之亲信腹心,怎敢犯上作乱?!必是受嵬名荣挟持,若能迷途知返,助朕平贼,朕当恕尔等之罪!有能得嵬名荣首级者,即刻封万户侯,拜大将军!若冥顽不化,族灭!”西厢侍卫一阵迟疑,却忽听阵后一人尖着嗓子大声吼道:“皇上已被奸臣挟持,言不由心。太后有令,有诛杀乱臣李清者,即封将军,赏金三十两!”众侍卫回首望去,喊话的正是太后的亲信宦官,顿时疑心全无,大声嘶吼着,向河这边杀来。秉常还要说话,却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