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十五章 淞沪会战之激战(三)(2 / 3)  重生之民国岁月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指挥部的沈醉一脸兴奋地说道。把鬼子放进来之后,已经消灭了将近五百多名鬼子,除了机炮营二连全军覆没之外,埋伏在镇内的三十八团二营和三营只损失了不到一百人。

    “告诉防守部队,退的速度稍微快一点,一定要把还在镇外的一个鬼子中队吸引进来。”沈修文命令道。

    “是。”

    从表面上来看鬼子每占领一幢房屋的死伤几个士兵损失并不大,但从镇口打到镇中后部,六百多米的距离,将近两百名士兵倒在了冲击的路线上!第三大队的两个中队都已经伤亡过半了。

    当躲在一幢小楼中看到再有百来米就能打通贯穿全镇的这条街道时,早就一肚子火气的一名中队长嚎叫起来:“勇士们,还有一百米,冲过去!”

    听到还只有一百米就能从这该死的巷战中脱身时,早已疲惫不堪的两百多名鬼子也来了精神,在各自小队长的带领下扑向各幢房屋!

    镇口一栋结实的二层小楼中,沈醉对由旅部直属部队组成的最后一道防线的主官们说道:“现在外面的三十八团已经加快了撤退速度,估计鬼子很快就要打到我们这里。告诉弟兄们,最后时刻到了,我们一定要死守着这最后的一道防线,必须寸土必争,绝不能让鬼子突出镇子。”

    “是,副参谋长。”旅部工兵连,警卫连,辎重连,通讯连,后勤部等直属部队的军官们纷纷敬礼道。

    重新振作精神的小鬼子在突破这最后一百米街道时,起初感觉非常顺利,华国家队的抵抗有限,很快又攻占了五六十米的街道。但是到了最后时刻,遇到的抵抗突然猛烈起来,华国家队是寸土必争,哪怕一两座房屋失守,他们也要想办法再重新夺回来。

    “报告大队长,第一中队和第二中队即将要打通整条街道,但是在另一个街口遇到华军的顽强抵抗,进展有些缓慢。”已经通讯军曹跑到第三大队的大队长藤井面前报告道。

    “呦西。”起初因为部队伤亡很大一直满脸阴霾的藤井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只要打通了街道,然后在向两边包抄,就能占领整个罗店。

    虽然在最后时刻华军队的抵抗十分顽强,但在藤井看来,华军队是不甘心失守,再做最后的抵抗。看来这支华军队还是相当顽强和有血性的,几乎可以跟大日本皇军相比。此时的藤井对守卫罗店在这支部队产生敬意。

    “命令第三中队开进镇内,对这道最后的防线发起攻击。开路。”藤井手一挥,命令道。

    先前攻入罗店的那两个中队,经过残酷的巷战,不但伤亡惨重而且已经很疲劳了,这个时候派出生力军,争取一举击溃最后的防线。

    “在镇外的鬼子一个中队也进来了,好,马上命令四十二团一营迅速占领镇子的北面,切断鬼子的退路。同时命令三十八团二营、三营出击,将镇内的鬼子分割包围。记住,包围完成后,要围而不攻。”听到第三大队的鬼子全部进镇,沈修文顿时跳起来下达命令道。

    这是沈修文诱敌深入的计划,由于鬼子的炮火实在太厉害,而且沈修文时刻提防着鬼子的空袭。特意和参谋长乔榛谋划了这么一个诱敌深入,再分割包围计划。就是要把鬼子引到镇子来,把他们当作人质。虽然刚才鬼子在前沿阵地来了一次无差别炮击,但是对面的鬼子毕竟只有一个联队,镇子里围住大半个大队的兵力,沈修文绝不相信鬼子再会来一次无差别轰炸。包围这些鬼子,等到夜里再收拾他们,这样就能拖过一天的时间。明天只要再全力守住半天,增援的十四师和六十七师也该赶到了。

    这时,侦察参谋进来报告道:“旅座,炸桥的工兵排回来了,月罗公路上的束里桥已经炸掉。不过特务连没有回来,他们还在在横泾河东岸阻击增援霓虹军。”

    听到这个消息,沈修文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束里桥炸掉最起码能拖住从月浦方向直插罗店侧翼的鬼子两个小时的时间。特务连没有回来,沈修文并不担心,反而心中一阵欣喜。彭辉肯定带着特务连对这伙增援的鬼子进行骚扰,迟滞他们向罗店进发。这样天黑之前,鬼子不太可能即使赶到罗店的侧翼。这样一来,第一天算是守住了。

    和知鹰二正得意洋洋地骑在大洋马上,亲自带着两个大队迁往罗店增援。四十三联队是整个师团第一支登陆的部队,和知鹰二的四十四联队只能跟在浅间义雄的后面登陆。而且四十三联队登陆之后便第一时间抢占了战略要点罗店。不但是旅团长黑岩义胜对浅间义大力褒奖,就连师团长山室宗武中将也特意发来电报褒奖。这让正在和浅间义雄竞争黑岩义胜调任后旅团长位子的和知鹰二心里很不舒服。浅间义雄取得的战绩无疑让他在长官心目中得分不少。

    但是连和知鹰二都没有想到的是,四十三联队抢占的罗店竟然得而复失,而且重新夺回罗店却迟迟没有进展。而他的四十四联队却轻易地在月浦击溃了华军的一个团加一个营,很顺利地攻占了月浦。

    和知鹰二接到旅团长的命令,即刻沿月罗公里增援四十三联队,进攻罗店的侧翼,这让和知鹰二喜不自胜。如果自己能快速赶到并且从侧翼率先攻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