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8章 经验交流、开始攻城(2 / 3)  回到明朝做千户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正色道:“黄将军和老夫想的一样,久闻黄将军在山西镇屯田得力,很有自己的心得。未知在宁夏镇屯粮,黄将军有什么好地办法?”

    黄来福沉吟道:“末将曾有观往日邸报,言宁夏镇极盛时,一年可屯粮一十万七千七百三十石,屯草二十三万五千二百束。此外便是各省的民运税粮,还有每年的京运年例银。”

    黄来福微微一笑:“宁夏镇全镇,土地众多,灌溉引水方便,极盛时才屯粮区区一十七万石,就是我山西镇五寨堡一堡之地。一年屯粮也几倍于此。”

    朱正色轻轻地咳嗽一声,不过没有说话。

    黄来福道:“此后宁夏镇屯粮更是每况愈下,当然,这里面也是原因众多。往年极盛时,是因为边备振举,夷虏不敢侵犯,故人得以肆力农亩。收成颇多。又遇开中引盐,易于上纳粮草。官商两便。以后边备渐弛,夷虏不时侵犯,以致屯种失业田土抛荒,粮额亏欠。加以民运税粮,有司追征不力,年积欠数多。边粮越发缺乏。”

    朱正色听得很仔细,他看着黄来福的脸,眼中现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黄来福道:“当然,民运税粮不力,我们也不能怪老百姓不是。眼下年景不好,小民们也活得艰难啊。指望朝廷拨款也是艰难。最重要的是,军屯要跟上去,才是解决军队粮饷的最根本问题。”

    朱正色点了点头。

    黄来福道:“我想大明各边镇发展到现在,都和末将所在的山西镇相同。或是连年干旱,以致于大批的军田抛荒。或是军户良田为各个军官所占。或是军户良田为民户所占。或是军户良田为地方豪强所占。军田不重新回到军户们地手中,屯粮就是无望。”

    朱正色皱眉无语。

    黄来福微笑道:“当然了,那些被民户及地方豪强所占地军田,想讨回来的话。可说是非常地艰难。不过此次宁夏边军作乱,将来平乱后,作为乱贼,大多数军官们的田地会被充公,还有那个贼首拜,听说他的家族中,就占有宁夏边军十几万亩的良田土地。将来这些土地,可以重新分配给军士们,让他们屯粮纳粮。当然了。这远远不够。末将从宁夏镇一路而来,发现各地荒地众多。只要开垦起来,有水灌溉,这些荒地都可以成为良田,沿黄河一线,至少可以增加百万亩地良田地土。”

    黄来福滔滔不绝地说了这么多,朱正色终于道:“黄将军所言甚是,开垦荒地,这是老夫早就想做的是,只是近年雨水稀少,水源越来越匮乏,大量地良田无水可引……”

    说到这里,他想来了,他道:“听邸报上而言,黄将军在山西镇,是靠打地下灌井是吧?”

    黄来福道:“不错,近年来虽雨量减少,地表无水,但地底下,水源还是非常丰富的,特别是这宁夏镇一带,末将敢肯定这里地下水非常富有。只要打出相应的灌井,足以灌溉众多的田地。”

    他想了想道:“如朱大人需要的话,末将回山西镇后,可以遣派一些打制灌井的熟练工匠前来,协助朱大人打井。”

    朱正色微笑道:“那敢情好。”

    他叹了口气道:“打制灌井是一方面,最重要是,如何将黄河之水引用上来。黄河两岸地荒地众多,如有河水灌溉,这些荒地将来都可以成为良田。”

    他皱了皱眉,道:“只是河高地面两丈,引水不便,该如何做呢?”

    黄来福心中一动,他是知道黄河进入宁夏镇的情况的,由于黄河水进入银川等地平原时,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便大量淤积,使河床平均高出两岸地面几米以上,成为地上河,和开封,华北平原等地差不多。

    地上河形成后,河床不断上升,两岸地区每逢汛期便面临着洪水的威胁。除了水患不断外,灌溉引水,也非常不便。不过在历史中,朱正色治理宁夏黄河水患,还有灌溉引水时,找到了自己的办法。可能现在还没有这个灵感。

    当下黄来福道:“末将想到了一个法子,不知可行不可行。”

    朱正色道:“黄将军请说。”

    黄来福道:“末将试想,宁夏黄河是地上河,有一定地水压,可否利用装粮食的瓷瓮,将瓮底打穿,对接起来,建成联跨黄河的虹吸管道,这样便可把黄河水调出堤岸,使无数荒地变成了良田。”

    朱正色皱眉想了想,忽然他眼前一亮,黄来福说的什么水压,什么虹吸管道他不明白,不过用瓮底对接,调水出堤,他却是明白。大明朝时,这个知识,也有相应的明朝说法,黄来福不知道,不代表朱正色就不知道。

    当下他喜道:“妙啊,妙啊,这个方法好,这个方法可行。”

    他按纳不住内心的激动,站起身来,搽着手在帐内走来走去,最后他来到黄来福跟前,道:“黄将来,你这个法子,可是活民无数,怪不得人称你为粮神,果是奇思妙想不绝。”

    说到这里,他哈哈大笑起来。

    黄来福心想:“你不知道,这个法子,在历史上,就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他正色道:“朱大人何出此言,这个活民良方,不就是大人自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