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8章 笔刀(求月票)(2 / 3)  帝国的朝阳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难道是……”

    一定是了,除非是那种大事,否则银行又岂需要调动巨额现银应对挤兑?

    “能够应对可能发生的挤兑吗?”

    面对坐在面前的唐浩然问道他最为关心的事情,自朝鲜银行成立以来,其一直是府中最坚实的经济支柱,即便是在出售南非矿业公司的股票获得数千万英镑资金的情况下,银行于国内设立的分行以及证券交易所,依然在源源不断的向府中和公司提供巨额贷款,而证券交易所更是募集了数千万两的现银。

    在府中策划这场战争之后,银行更是在第一时间筹备了超过五千万元的军费,再加上府中拿出的五千万特别经费,足够支持这场战役,或许在军力上府中远逊于满清,但是在战费上,府中却能够提供足够的战费。

    银行有力的支持固然是府中所需要的。但唐浩然却深知不能杀鸡取卵,将来待到关东光复之后,需要银行的地方更多,到时候需要以朝鲜银行为基础建立中国的现代金融体系。正因如此,唐浩然才会关心银行能否应对挤兑。

    信誉是银行生存的根本,在挤兑中如银行无法付出现银,将来纵是自己赢得了战争,却输掉了金融。那么对于府中而言无疑是灾难性的。

    “这几天,除去调动超过三千万现银之外,另外又与汇丰、花旗等银行达成新的借款协议,根据这一协议,我们可以在必要时调动不少于四千万两的现银,这差不多是国内吸纳存款的70%,即便是发生大规模挤兑亦可以应付,唯一的顾虑来自朝廷是否会查封银行,于租界内的银行虽无这一顾虑,但于山东等地设立的分理处。却存在这一风险!”

    作为银行的经理, 有着他自己的顾虑,如果仅只是挤兑,依靠充足的银元硬币储备以及用府中2400余万英镑外汇储备作为担保获得的外国银行提供的贷款,完全能够应对任何规模的挤兑,唯一的顾虑就是满清是否会查抄银行。

    “这些分理处虽然规模不大,但因其远离通商口岸,现银只得存于处内,如其被查没,极有可能导致现金损失。而且分理处又承担着工人的工资结算一职,所以,到时候恐怕会对银行的声誉造成一定的影响。”

    听取着 的顾虑,唐浩然思索片刻后反问道。

    “有弥补的办法吗?”

    “有!”

    看着大人。 郑重其事的说道。

    “一但发生查没,希望府在未来谈判时,将银行损失纳入谈判之中,如此,届时银行将向储户赔偿利息损失,通过利息损失的支付。挽回银行的信誉,”

    换句话来说,满清想查没就查没吧,但是将来一定要连本带利的吐出来,然后银行再用高额的利息偿还储户,从而确保银行的信誉不失,这完全就是帝国主义的作法。

    不过对此唐浩然自然没有反对,

    “这样,你拟个报告到府中,一但开启谈判,银行方面可以直接提出损失,到时候府中会把这算入损失内,要求朝廷支付!”

    如果满清不愿意支付呢?那就打下去,军队的枪杆子就是为了保卫国民的利益存在的,银行利益当然也是国民利益的一个组成,甚至于在另一方面,唐浩然还希望打赢之后,让满清出一笔军费,从而保证自己不至“亏本”,当然,也许这笔军费不比历史上甲午战争的赔款,但至少能弥补一些损失。

    “还有,这次虽然是军事行动,但银行也要配合,毕竟朝鲜银行是相当于府中的中央银行,所以,而根据军事行动和战区管理的需要,银行必须要作好于战区成立分理处的准备, ,能不能稳定光复区的局势,可就看你的了,怎么样,有问题吗?”

    有问题吗?在道出这个问题的同时,唐浩然却忍不住看了一下时间,现在,差不多开始了吧!

    待与 就军费等诸多金融上的问题商讨一番,在其离开统监府后,唐浩然却是因为日益临近的时间,而显得有些筹措不安,这种不安与其说是担心,倒不如说是对未知事物的忧虑,毕竟,现在满清的那张皮还没有被撕碎,不经甲午、未有庚子,又岂有满清颜面扫地?没有晚清为偿外债不断加税,又岂有地方人心尽失?

    而现在,用一个师,或者说两个半师去挑战正值所谓“同光中兴”盛时的满清的权威,何其之难?如若失败的话,自己能否保住朝鲜于不失?

    就在诸如此类的念头与唐浩然心底浮现的时候,李光泽却悄无声息的走到他的身后,深鞠道。

    “大人,电文已经拟好了!”

    接过那电文,置身于府中长廊边的唐浩然只是扫视了一眼,虽说电文中依还挑动着“汉满之别”的字眼,可唐浩然的心底却不怎么满意。

    “崇山,你可知,我等起兵,何人为阻?”

    将草拟的电文还给李光泽,唐浩然盯着那平若镜面的园中小湖反问道。

    “自是北洋,而非朝廷!”

    确实,这正是起兵后面对的现实——阻力来自于北洋,而非朝廷。

    “朝廷所持之八旗、绿营兵全不堪一击,唯地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