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10章 天下(求月票)(2 / 3)  帝国的朝阳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六爷还能办些事情,好了,你下去吧。”

    奕劻少不得还要跪安。等一退出来,发觉李莲英在走廊上,料知自己被骂得狗血喷头的倒霉样子,都落在这个太监眼中了由得脸上发烧,讪讪地说道。

    “迅雷不及掩耳。”

    “王爷,”

    李莲英不接他的话,管自己说道:

    “请赶快回府吧q个太后心情不太好!等过几天再说吧。”

    接着他又把话声微微一压,对奕劻轻声说道。

    “恭王爷在东交民巷那”

    李莲英的话让奕劻心下一惊Q怪太后会这般生气,弄了半天。是恭王直接把手插到了自己这里来了b样一想。心知太后恼的是什么的奕劻。连话都顾不得多说,急急离宫回府,而在回府的路上,奕劻忍不纂着,现在这时候恭王去找那些洋人,难不成还能游说洋人出兵?

    游说洋人出兵?

    如果可以话,奕訢肯定会这么办,可从咸丰年间出任议政王主持朝政二十四年的他又岂不了解洋人。那“鬼子六”的名声也不是白落下的,那些洋人之所以疡“局外中立”,那是因为对他们来说,这是最有利的疡,这样自然也就别指往他们插手了,更何况,这些洋人对朝鲜的芋甚至好过大清。

    “王爷,现在对清国而言,最有利的疡就是议和!”

    美国公使西贝的话让奕訢的眉头一皱,这几日他先后拜见过英国、德国公使。再加上西贝公使无不是表示希望他们议和,在他们看来。大清国已经完全没有战斗下去的资本了。

    在拜见的众多公使中,只有俄国公使表示了对大清国的支持,而俄国公使亦隐隐透露出其对于在黑龙江吉林修建铁路的兴趣,只不过他们同样也表示,现在俄国无力帮助朝廷——对日本的占领正值关键之时,俄国自然不会冒着有损侵日大局的风险派兵进攻东北,不过虽是如此却答应在外交支持朝廷,当然朝廷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同意俄国于黑龙江、吉林修建一条西伯利亚铁路支线。

    同俄国人打过几十年交道的奕訢自然不会像三十二年前一样,被什么力都未出的俄国人忽悠割了大片的土地,现在一直以来对唐浩然满怀敌意的美国公使则成为了其最后的疡。

    “王爷,现在李大人的精锐部队被困于榆关以及天津,尽管北洋舰队已经开往刘公岛,开始执行海上的封锁,但是王爷,这并不无法改变朝鲜军即将攻入京城的现实u爷,如果朝鲜军攻克京城的话,贵国的太后与皇上将避往何处?”

    西贝的反问让奕訢的心底倒抽了一口冷气,这不正是他担心的地方吗?一但逃出京城,没有了京营作保,无论太后、皇上逃到什么地方,都不过是汉臣手中“挟天子令诸侯”的质物罢了。若非明白这个道理,恐怕太后、皇上恐怕早都西狩或者南狩了

    面对陷入沉思中的奕訢,西贝的心中却没有丝毫的同情,从一开始,朝鲜统监府就争取到了英国以至于德国的支持,相比清廷在英德甚至美国的眼中,唐浩然无疑更容易打交道,不仅如此,在欧美诸如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等大报,随处可以看到朝鲜统监府提供给外国报社的新闻,他们运用舆论公关让许多欧美的媒体,包括那些原本同情中方的媒体倒向了统监府,甚至这正是美国敝中立的原因——在许多美国民众看来,统监府是在“反抗暴政”,他们的起义是为了保护民众的“言论自由”,甚至相比于欧洲,其在美国获得了更为广泛的支持,在这种情况下,纵是因朝鲜问题对唐浩然极为抵触,西贝亦不得不与公使团持同一立场,支持双方议和,以结束这场“冲突”。

    “而且,这是公使团的态度,如果王爷所代表的朝廷同意议和的话,可交由北洋大臣李大人负责此事!”

    在奕訢的犹豫中,西贝又一次抛出了一个公使团刚刚达成的共识。

    “公使先生!”

    心知已经无力改变公使团决定的奕訢咬一咬牙,看着西贝反问道:

    “如果朝廷同意议和,那么各国是否保证唐浩然就会撤兵回朝鲜?”

    耀眼的闪电映亮了天地,惊雷于乌云中滚动着,这电闪雷鸣似乎就像是这大清国的丧钟似的,在这四九城的上空回响,而当那电闪将紫禁城映亮的时候,在宁寿宫的殿内,这会气氛却压抑到了极点,那空气甚至紧崩到随时都能燃烧一般。

    奕訢跪伏于地上,他的脸上满是泪痕,此时他跪的并不是太后。也不是惺上。而是这大清国。而是大清国的列祖列宗,而相比于的奕訢的满面老泪,面色煞白的慈禧则于上位,双目死死的盯着殿外,盯着殿外的雨。

    “这就是咱大清国的忠臣啊!”

    一声长叹中,慈禧的目中迸发出似要杀人的怒火,难怪他会这般恼怒,曾被朝廷寄以厚望。用于牵制李鸿章的张之洞,现如今也完全翻过脸来,他和四川总督、云贵总督一道发来了电报,请旨朝廷除奸佞以安天下,更说什么当今天下纷乱,以至俄人窥视东北三省,为国家计,东北当建立行省,进而直截了当的辟唐浩然为东北三受督。

    好一群肝胆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