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1章 委员会(求月票)(2 / 3)  帝国的朝阳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棉生产中粗棉纱销往国内,而东北以及海外市躇需的细纱依赖美国棉以及尤棉。

    “要是持平的话,那原料的成本可就增加了,这样可不利于咱们的棉布在南洋的竞争!”

    孙逸轩拿过表看着表格上对明年的运费、原料采购价等各方面的推算,眉头便是一锁。

    “可不是!”

    点点头。队林指着表格上的运费栏说道。

    “你看。现在运费才是关键。要想更大量的进口尤棉花,最大的问题就是解决棉花运输问题,尤比关内遥远,且现在尤至东北的海运业务主要垄断的英国和意大利的各轮船公司手中,这些的西洋大运输公司乘我们的大量进口尤原棉的之机,结成同盟,大幅度提高运费,致使各仿纱厂在进口尤棉花的问题上。遇到了很大的障碍,”

    “为了解决运费问题,我看可以协调纺织业联合会与北洋船运公司达成协议,以每年承运一定尤棉花为保证条件,促进船运公司开辟由尤孟买至大连之新的新航线。”

    在提出这一建议时,孙逸轩显得非常自信,因为府中是鼓励和支持开辟新航线的,而且愿意给予新的通商航线以援助,有了同业联合会的支持,航线公司自然愿意把航线开辟到尤。与西洋轮船公司展开竞争。

    “嗯,我看也可以试试!”

    争冉运公司的支持。这也是一个疡,毕竟引入国内航运公司开辟新航线,能够令这一航线陷入竞争之中,从而有利于运费的降低。

    “不过,这个办法终归还是治标不治本!”

    从桌上的铁皮烟盒中取出两根香烟,递给孙逸轩一根,自己又点着一根香烟,然后队林才缓声说道。

    “咱们这么大的国家,依靠进口棉显然不是办法,国棉纤维短,质地糙,只能用来生产16支以下的中粗棉纱,虽说是生产土布的原料,可在城市中20支以上的细纱越来越受欢迎,而且土布还没有斜纹布结实,虽说现在东北外购原料棉中尤棉仍逊于国棉,但将来肯定还是细纱的天下,靠进口,肯定不行!”

    提及国棉的不足时,队林一副杞人忧天状,虽说国人更喜欢土布,以至于16支的中粗棉纱更受欢迎,自然也比尤棉、美国棉更适合东北的需要,但国内的棉花加工设备不足,工艺落后,多以籽棉出口,粗糙不说,且含有大量杂质,因此使用国棉进行机械化纺纱生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幸好其足够低廉的价格弥补了一切,加之棉圾口又有贸易公司垄断,工厂购进的国棉往往都是由贸易公司再加工的棉包,使得工厂无须负担棉花再加工的问题。

    但现在,贸易公司已经开始减少国棉的购进,开始更大规模的引进尤棉,毕竟尤棉有着其无法与之相比的价格优势,尽管这种价格优势正在一点点的耗尽。

    “那你是想?”

    孙逸轩试探着问了一声。

    “引种美棉?”

    现在东北使用的棉花局限于三种,一种是自河北、山东购进的短纤维国棉,而另两种则是尤棉与美棉,而质量最好价格最好的就是长纤维的美棉。联系到农商部引进的各种良种,他自然想到了引进棉种。

    “没错!”

    用力的点点头,队林看着孙逸轩说道。

    “中国这么大,依赖进口棉花肯定不行,想要解决问题,非得改良国棉不可,只有引进美棉这一个办法,从根本上解决原料问题,而且还能节约大量的贵金属,避免金银硬币外流”

    “可是,别忘了,东北不适合种棉花!”

    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东北的气候并不适合种棉花,只有辽南部分地区可以种植棉花,绝大多数地区,根本就不适合种植棉花,这直接导致了东北的棉纺织业只能依靠外购棉花保障工业生产。

    “不一定非要在的东北种棉花,既然农业试验站都能开到关内,咱们为什么就不能考虑在关内种棉花?”

    看着身边的同事,队林道了自己的想法。

    “咱们想要把关内变成原料输出地,不但要想办法充分利用关内的资源,还要充分发挥关内的潜力,相比于矿业,发挥农业潜力无疑是最好的疡,再则,这么做还有一个好处”

    话声稍稍一顿,队林看着同事沉声说道。

    “就是让关内的农业经济与东北的工商业捆绑为一体,慢慢的让他们离不开东北工业经济! ”

    “哦!”

    惊讶的瞧着队林,孙逸轩点着一根香烟说道。

    “把你的想法说来听听,”

    因为年青,所以相比于关内官场,东北官场更具锐气,非但如此,东北官承的官员无不是怀磁一种愿望——统一中国的愿望,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相信“战争不可避免”,要么是关内打过来,要么是有一天他们打过去,而在另一方面,他却又深知自身的力量不足,所以,相比于向关内扩张,更需要稳住关内,从而为东北赢得时间。

    “其实办法很简单,就是把关内变成咱们的原料供应地,比如咱们可以在华北和其它地区推广棉花种植,只要棉花种植显利,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