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5章 朋友(为新书求支持)(2 / 3)  帝国的朝阳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一年里,作为皇帝的自己必须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完成国家的工业化,而完成国家工业化的前提是什么?是国家的稳定,必须要不惜代价的维持国家的稳定,而这又意味着,自己必须要做出一些迫不得已的疡。

    历史会证明我的疡是正确的,历史会给出一个公平的评价!

    “我们能够掌握民军吗?”

    唐浩然并没有给予回答,而是直截了当的问道另一件事,民军b是谭嗣同立足的根本或者说是他最大的依仗。

    当年谭嗣同和他的民军是自己用来牵绊关内的一着暗棋,如果关内的动作大的话,那么就全璃持民军,但现在看来,这着暗棋却同样也牵绊了自己。

    “陛下,在民军中,有很多是陛下您的学生,他们无一不是真正的忠贞之士!”

    李幕臣的回答让唐浩然默默的点点头,然后平静的说道。

    “朕知道了!”

    一声知道了,实际上也就是给李幕臣开出了放行令,但唐浩然永远都不会承认这一点,不过作为他的学生以及心腹,李幕臣自然懂得揣摩上意。

    “陛下准备在什么地方见他?”

    “就在湖上吧着手安排一下”

    登上楼的时候,谭嗣同看到了穿着一袭汉服坐在窗边的唐浩然,此时他正凝视着鄱阳湖。

    “复生,你来了!”

    听到身后的脚步声,心知来者何人的唐浩然依然还是未回头来,只是随口说了一句。

    “坐!”

    “是的,我来了!”

    谭嗣同阔步走到桌边坐了下来,然后直接端起床上的茶杯呷了一口茶,茶香扑鼻,绝非寻常的普通茶叶所能相比,端着茶杯,向窗外的湖面眺望,阳光照在湖水上,泛起点点金光。远处,一片片白帆在游弋,远处隐隐可见一团烟雾,那是蒸汽船在航行。

    “好一副太平之世的模样啊!”

    唐浩然感叹一声,这时才转过身来看着谭嗣同,当年京城分别十余年后,这还是他第一次与故友重聚。

    “是啊!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我听说,你到南京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祭祀明孝陵”

    放下手中的茶杯,谭嗣同提及唐浩然抵达南京后的第二天,便率领文武百官去到明孝陵举行仑祭典,显然他是把自己摆在明太祖的事业继承者的地位上,向“我高皇帝在天之灵”报告“光复汉室”的喜讯。

    “嗯,高皇帝功在民族,凡我国人必须铭记!”

    一句简单的评价看似极为公允,但听在谭嗣同的耳中,他却只是微微一笑,看着唐浩然说道。

    “高皇帝如此,恐兄亦如此吧!”

    政治如从来都是屁股决定脑袋,唐浩然之所以把高皇帝抬高到“民族大义”的位置,实际同样也为了给予自己的权力合法化,高皇帝驱逐蒙元,而自己驱逐了满清,同样的大冠民族,同样的得位之正无人能及!

    当然,唐浩然只是笑而不语,和聪明人打交道,太多的解释,反而没有意义。

    谭嗣同并没有继续在这个问题上谈下去,而是把话锋一转。

    “那李自成呢?”

    “民族之罪人!若非李自成为一已之私降而复叛,满清又岂会入关,奴役我民族两百余年!我已下令于其家乡修罪人牌,铭刻其名于牌上T供万世唾骂!”

    对于这个回答,谭嗣同并不觉得的意外,在肯定一方的同时,必须否定另一方,对于领导者来说,似乎没有多少中间立场。

    “那我呢?”

    终于,谭嗣同的一句话,把话题引到了正题,他盯着唐浩然等待着他的回答。

    “复生”

    面对谭嗣同的问题,唐浩然沉默片刻,最终,他还是不愿意面对谭嗣同的目光,而是看着窗外的鄱阳湖缓声说道。

    “复生之将来声名,全在自己,非朕所能决!”

    一句话,尽管没有明说,但实际上唐浩然已经透露出的自己的决心,现在他是中华帝国的皇帝,必须要以国家为重,至于两人间的私谊,全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之内。

    “子然,你变了!”

    一声“朕”让谭嗣同的心底一痛,他知道,两人间所有的友情,随着这一声称谓的变化,已经荡然无存了。

    “复生,你也变了!我们都变了!”

    “我没变!”

    谭嗣同用压抑着的低沉的话声轻吼道。

    “我从来没有变,我从来没有背叛我们的事业,我没变,是你变了G你背叛了我们!背叛了我们的事业!”

    此时的谭嗣同每一个字都带着质问,带着痛苦。

    “不,我从来没有背叛我们的事业,我说过,我要打倒满清,我打倒了,我用了十年的时间去积蓄力量,去唤醒国民,你知道我的中华教育基金会在全国办了多少所学校吗?多少所图书馆,黄魂会资助了多少报社?如果没有每年数以千万计的经费加以支持,你以为会发生这场革命吗?我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哼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