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五十六章 社会改革(2 / 3)  三国志之辅佐刘备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易有了“仕途”岂能因此葬送?既知陆羽是“玩真的”权衡之下所有官员无不凛遵。

    有的士族不信邪的硬是抗命也许一时成功。但是等到正规的驻守军团来到面对百战精锐如何能敌?不过处死刑终究是大事陆羽也不愿真的那么作所以私下吩咐把人抓来後押赴刑场先当众声明其罪状由辰时至申时来个“疲劳轰炸”然後上千刀斧手出列呼喝作势把“犯人”直吓得屁股尿流再由几名书院学生带头让围观群众讪笑说如此贪生怕死之辈完全比不上战场杀敌百战余生的勇士怎么有资格自居人上?

    陆羽用此种罕有的强硬方式对付反抗者又对守法者承诺日後给与补偿加上利用舆论和宣传软硬兼施的各个击破终於在两个月後完成了户口清查的工作落实户籍。接著又按每户资料立即实施授田、授技、贷款等务使人皆有业足以自养。

    对於豪门占有膏腴田野富有赀财陆羽并不剥夺其既有产业但对田地则采取了“限田”方式规定田须自耕以免有荒废之虞每人占田因生产力不同不得过某一数目多者即由政府按价收购或租或卖与流民或有能力耕种者。

    陆羽也徵得刘备同意颁下法令:领地内所有人无论士农工商、甚至徒隶婢妓地位一律平等皆为大汉臣民享有同样权利都负有应尽义务。原来依附甚至卖身者也由政府按人头豫先支付费用给世族即可成为自由民日後随所得分年无息偿还直至偿清为止;以後“人口”不许贩卖即使自愿也不行要卖也只有政府有权利凡经查获私贩者以侵占朝廷公物罪论处……

    如此多方配合历经年余的艰苦奋斗在陆羽的不懈指挥和刘备的鼎力支持下终於完成这项划时代的改革。

    在人口结构中原来纳入政府户籍的最多却也只占了约一半;另一半主要是将户籍依附世家大族的人和卖身为奴婢者或因战俘成为军户者或无户籍四处流浪者最少的就是士族豪门了。现在他们的社会地位一致不再有高下之分;职业也无分贵贱重要的是在行业上有成就。此举让占大多数的下阶百姓有生活改善的机会如何能不努力?於是在刘备辖下的五州内百业骤兴各行达人皆勤奋各司所职也都出自内心的更拥载政府不但提供刘备军最後一统大汉开拓四方的资本也为帝国的长治久安奠立基础。

    遗憾的是帝国的最後几任君主和在位施政者安逸守旧的走回儒家“人治”的老路先是不顾贫富悬殊的现象任其扩大伤害又制造出一班“新贵族”开放私贩人口终於导致社会结构的崩溃;加上天灾流行不能及时应变造成农村解体百业萧条许多人流离失所结为盗匪最後变成陈胜、吴广之流让偌大帝国一朝没落。

    不过陆羽为帝国扎下的厚实根基让大乱不过仅仅二十年就又归一统;接下来的隋唐帝国魄力虽不如蜀汉帝国仍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民权因而在各方面也有著不差的表现当然这是後话了。

    除了政务和社会改革军事方面的重整也相当重要。

    然大会战获得最後胜利刘备军的损失依旧惨重亟需好好整编运补。

    特别是在三大军师心中都有向西、北、南开拓的想法一面算是藉此作为增加人口和获取财力的便捷手段一面对於军队来说实际作战仍是最佳训练辨法虽然免不了会有一些死伤但以当时周围的情况来看自萨拉罕草原之战、击败南蛮、联合羌族後已无重大威胁之对手何况除三大军师外徐庶、陈宫、陈登、李恢等也都不是好惹的人物即便是将领如张辽、赵云、张任、魏延等也是智勇兼备应付起来绰绰有余。

    再说藉此机会也可培养正在成长的新一代人才如陆逊、邓艾等。

    由於关中、凉州向为良马产区获得此地对於刘备军建立优良骑兵有著深远的影响也是陆羽来到这一世辅佐刘备建立帝业的一个无可取代的梦想。

    为了建立足以媲美“前世”蒙古铁骑的优良骑兵陆羽还按著自己有限的记忆尽可能在没有随时间消褪的情况下在十年前就写下了一纸简短的草案後来在蜀中建立马场时拿出来给许靖和马过目二人大吃一惊因为想不到陆羽对於养马竟也这么专精当然陆羽照例要谦逊一番。

    在陆羽的草案中大致提到:各地的马为适应天候和需要品种各有不同能力各有差异。在大汉地区最好的马产在幽州和并州;当然这是由於战国以降中原与草原民族长期争斗的结果。草原民族依靠培养出来的良马建立起强大的骑兵对中原进行劫掠;中原的反击则是师其技以制之尽可能用以物易物方式引进优良马种建立同样强大的骑兵然後依赖更为充实的後勤对草原地区大举进击。经数百年展幽、并之地的马匹自然冠绝大汉。公孙瓒的“白马义从”袁绍的“幽燕铁骑”吕布的“并州狼骑”间接反映出这种情况。即使是曹军的“虎豹骑”马匹也几乎清一色来自幽州、朔方等地。日後大唐初年李世民冠绝天下的“玄甲天骑”优良的马匹即来自北方的突厥和并州自产。

    另一个产好马的地区就在凉州主要是来自西北的好马。汉武帝虽大力展骑兵但中原地区的马种并不适合出塞作战因此迫切需要获得新的优良马种就派人前往西域寻求终於结交到离长安九千里伊犁河地区的乌孙;乌孙以良马千匹为聘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