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下热烈的欢迎接待时无不露出开心的笑容和欢呼。
随後费褘宣布:希望他们再接再厉与刘备军合作将势力向南拓展让交趾、日南郡的山越族和朱崖岛(海南岛)的黎族都归附自治共创大汉盛世……。
定居之後李恢向众头目告辞前往益州建宁叙职众头目依依不舍的热烈送行。之後照三大军师的规划费褘宴请众头目洽谈。
由於充分表达了尊重的诚意让豪爽的众头目也都慨然允诺。
半年後金龙军团的兵员便达到了六万余人并且陆续增加中;还有一万多名过三十五岁的山越族民自愿充当交州第三卫戍军平时在各行各业每旬轮番就近受训半年有十日大规模演训……这为三年多後的向南扩张行动奠下良好顺利的基础。
而自治的成效也在说服黎族和百越族的归附上增添了不少谈判的筹码。
这样的自治方案为後来帝国在南方的治理减少许多动乱和阻力也扎下稳定的基础使此地不仅成为帝国初期的第三大粮仓还接连培养出许多优秀人才。
三百多年後帝国崩解群雄并起;南海郡出了陈霸先麾下有杜僧明、周文育、侯安都、萧摩诃、侯瑱等名将一度雄视江南进兵两淮不幸早逝。
最後是由起兵太原的李渊在次子李世民的帮助下说服了羌族支持终於胜出一统华夏开创“第二帝国”。海南和西凉所以能成为关键陆羽为刘备谋画的羌、越族自治方案实为重要原因。
与交州山越自治的同时是关於八羌族自治方案也是与山越族同样的条件和方式。由於以地理范围为界线让羌族感受到刘备军的诚意加上对於先进文化的仰慕以及汉、羌相处时受到平等的对待文化差异上获得应有的尊重与认同等使羌族逐渐融入了华夏。
当然越族也是同样情形。不过在统治过程中依然碰到相当的阻力主要的就是政治权力的结构。以往两族和华夏古代一样属於宗法社会制度带著浓厚的阶级观念;现在刘备军采取的却是以人才为本以法治为基础打破阶级制度的统治方式在某种程度上遭遇到不小的抵抗。
幸好西凉方面由於当初董卓的残酷治理在某种程度上重创了羌族的贵族阶层而新兴的贵族又抗拒不了一般平民的巨大要求最後只能在政治上作退让以求保有既得利益。
而平民意识的抬头也归功於陆羽规划的教育制度让有才能的平民不致受到埋没加上中央的大力支持逐渐改变了政治态势。
而重整後的羌族整体力量不减反增又获得凉州地区的支援得以向河、湟、青海地区拓展也就乐於倾向改革融入华夏。
山越族方面自春秋时代以降就有许多吴、越之民移居开。楚灭吴、越更加这一情形。加上秦、汉的开拓使越族基本上阶级意识较淡反较崇尚才能。同样由於教育制度的推展使许多人才被拔擢又向南开展势力展也蒸蒸日上。
羌、越自治的成功使刘备军获得强大力量的挹注得以在三家休生养息的同时兼有向三方拓展的力量为日後的胜出一统扎下深厚的基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