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章 汝南之战(2 / 3)  三国志之辅佐刘备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周仓这时深深看了徐庶一眼,沉声道:”军师放心,就算只剩下仓一个人,曹军也别想踏进汝南一步。”说完带着徐庶的近卫队转身而去。

    汝南城外曹军大营。

    夏侯惇大骂道:”你们都在干什么,三天了,连城墙都没爬上去过,要你们这群饭桶有什么用。”

    旁边李典劝道:”刘备军的战力确实不容小视,连丞相也常称赞有加,听说这次是刘备新任的一名军师在此指挥,却非是他们的错。”

    跪在下面的偏将史涣这时抬头道:”大将军息怒,只要再给涣一万人马,涣保证三日内攻下汝南城,将那徐庶小儿的头拧下来给将军下酒。”

    夏侯惇颇有些意动,看向身边的李典。

    李典立刻道:”不可,刘备决不会坐视汝南不理,而他的援军至今未见,我们一定要留下足够的军力以应付刘备之计。丞相的计划本来就是让我们牵制刘备军,是否攻下汝南并不重要。”

    夏侯惇点点头道:”传令下去,命探子扩大一倍搜索范围,一发现刘备军踪迹,立刻回报。”

    话还没落音,一个军士急匆匆地跑了进来道:”不好了,大将军,刘备手下大将张辽率大军围攻颖川,夏侯兰将军快顶不住了,急命小人前来求援。”

    夏侯惇和李典惊得站了起来,李典道:”颖川乃许昌门户,我军粮草辎重之所在,一旦有失,我大军无路可归矣。”

    夏侯惇急道:”立刻撤军。”

    轩辕山,阳城谷。

    夏侯惇心急颖川之围,连夜兼程赶路,三天的路程,他一天就走了一半。

    五万大军拉成一条长蛇穿过狭窄的谷地,两边望不到尽头。

    李典只觉得一阵心神不宁,看看杂草丛生的峡谷,他连忙对一脸焦急的夏侯惇道:”将军,此谷如此险峻,杂草丛生,当防敌人埋伏。”

    夏侯惇道:”曼成多虑了,山谷埋伏,当用火攻,否则小股埋伏,反为我大军所围,如今正是春雨季节,山谷多潮湿,焉能用上火攻。”

    李典虽觉不妥,但也无言反驳,只好默不作声。

    但就在这时,只听两边山崖上一阵巨响,无数滚木擂石铺天盖地地扔了下来。

    曹军士兵一阵慌乱,纷纷躲避。整个队伍乱成一团,即使夏侯惇等将领叫得声嘶力竭也没有一点用。

    好在滚木擂石虽然声势逼人,但准备不易,造成的伤亡并不大。

    李典不由奇怪,滚木擂石看似声势惊人,但杀伤力并不大,而且准备起来十分麻烦。刘备难道想用这点小埋伏歼灭自己这边的五万大军吗?那他也太过于天真了。

    但就在山谷中还乱成一团的时候,曹军身后响起一阵震天的马蹄声。

    李典的脸顿时煞白,原来这才是刘备的杀着,原来山谷上的埋伏只是为了令自己一方乱成一团。这样一群失去指挥的士兵面对刘备军如狼似虎的骑兵,其结果可想而知。

    挥舞着钢制马刀的刘备军骑兵瞬间淹没了曹军殿后的士兵。刺耳的惨叫显示着这只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夏侯惇愤怒的想冲向后队,李典连忙拉住他道:”将军,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我们现在应该尽快冲出峡谷。”

    夏侯惇不甘的掉转马头,与李典等人向北冲去。

    一路上,两人收拾残军,将中军和前军的大部分救了出来。然而刘备军的骑兵也尾随而至了,士兵顿时又是一阵慌乱。

    李典连忙命士兵丢下辎重,将山谷堵死。事毕,两人带着士卒亡命向北逃去。

    待周仓追至,命人清理掉路障,两人已逃走多时。

    淮南曹操大营。”什么?夏侯惇大败。”曹操气得拍案而起。

    一时间大帐内众人吓得噤若寒蝉,回报的于禁小心翼翼地道:”据探子汇报,夏侯将军是中了刘备新任军师徐庶之计,才会折兵大半。不过夏侯将军回兵保住了颍川,加上有荀彧军师在,许都暂时不会有问题。”

    曹操听了转了一圈,冷静下来,沉声道:”有谁知道徐庶此人?”

    程昱这时站出来道:”徐庶,字元直,颖上人。此人幼好学击剑;中平末年,尝为人报仇杀人,披发涂面而走,为吏所获;问其姓名不答,吏乃缚于车上,击鼓行于市,今市人识之,虽有识者不敢言,而同伴窃解救之。乃更姓名而逃,折节向学,遍访名师,尝与司马徽谈论。”

    曹操道:”君之才比之若何?”

    程昱笑道:”如萤火之比皓月。”

    曹操叹道:”刘备手下陈宫,陈登等都颇有谋略,陆羽陆子诚更是吾求之不得的大才,今日再加一个徐庶,久后,刘备必成吾心腹之患。”

    程昱道:”徐庶虽在彼,丞相要用,召来不难。”

    曹操大喜道:“先生有何计,可使彼来归。”

    程昱道:“徐庶为人至孝。幼丧其父,止有老母在堂。现今其弟徐康已亡,老母无人侍养。丞相可使人赚其母至许昌,令作书召其子,则徐庶必至矣。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