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章 王况的父亲(2 / 2)  资本大唐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无法从圣贤书中找到处理之道,但心性坚韧的王安却没有放弃,而是末尾动用本人的眼睛和脑子,一边察看一边思索,而在察看思索的同时,他也交本人总结出来的阅历用于实际。

    做为一个传统的读书人,想要改善治下百姓的生活,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土地,在他的带领下,县中百姓末尾大兴水利开拓荒地,经过两年工夫的发展,让县中的耕种土地增长了三分之一。

    不过很快王安就发现,只靠添加土地这个办法,虽然能添加不少的粮食,但却终结果却只是让百姓在一年中多吃几顿饱饭罢了,县中百姓大部分还是非常贫穷。而且县中的土地和人口都是有限的,不能够有限制增长,因此就算投下再多的精神,最后的收成也就那么多!

    面对这种状况,王安很快将本人的目光从土地上转移开来,农业创造的财富有限,那他就搞工业,借助当地几样销路不错的竹器制品,在县内大搞手工业,工业起来了,商业自然也跟着繁荣,县中百姓在以农业为主的同时,又可以唱工挣一份工钱,支出立刻就翻了几翻,生活也随之富有起来,也就是在这时,让王安第一次感遭到工商业的力气,并且深深为之吸引,末尾细心研讨工商业对整个社会的影响和奉献。

    但惋惜美景不长,在王安刚研讨出一点眉目的时分,隋末群雄并起,他所在的县以富有出名四方,如此一份肥肉,自然引得有数人垂涎,王安虽然竭力组织县中百姓自卫,惋惜寡不敌众,后来被窦建德的部队攻破,而他在心腹家人的拼死护卫下只身逃了出来,幸而他的家小都曾经送到太原,这才没有陷于敌军之手。

    本人的治所被破,大隋又是危如累卵,王安报国无门,只得回到老家太原,不过他并没有放弃对工商业的研讨,等到大唐李氏崛起,并以席卷天下之势扫荡群雄,李唐帝国如日中天之时,王安总算将本人的学说整理出来。

    受儒家影响,中原大地向来以农业为立国之本,这句话本来没有错,但错就错在,儒家将农业的作用有限夸张了,农业可以提供人类生活必需的粮食是不错,但是由于自然规律所限,一个人在土地上创造的财富其实是有限的,而人活着,除了第一需求的吃喝之外,还有其它更高的需求,比如穿衣、住房、交通等等,这些都不能靠土地直接产生,而是靠其它人来创造,而创造这些更高需求的,正是受儒家鄙视的工商业。

    正是基于这一点,王安将工商业的作用停止了系统化的研讨,并使之成为一种学说,同时末尾向周围的冤家传播。不过他的这种作法,却惹起族中长辈的严峻制止,毕竟这种颠覆儒家经典的学说,曾经动摇到了各个世家大族存在的根本。

    对于族中的制止,当时才二十多岁的王安非常的不服,毕竟这是本人多年的心血,而且他也坚持以为本人是正确的。于是年轻气盛的他决议分开太原,去长安宣传本人的学说,另外他也听说,当时大唐初立,官员严重不足,正是本人大展拳脚的好机遇。

    也正是在这种想法下,王安到达长安宣传本人的学说,可是在儒家这种大环境下,他大力宣传工商业的学说却根本不被人承受,甚至被斥为正理邪说,对于这种状况,王安早有心思预备,因此并不气馁,一边持之以恒的宣传本人的学说,一边寻觅情投意合者,渐渐的,仰仗着本人超人的学问,吸引了不少人与他停止讨论,虽然没有完全承受他的观念,但却也不再像之前那么排挤。就在王安在长安的境况一步步恶化时,突然却遇到来自背后家族的阻遏。(未完待续。假设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引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