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古德里安(4 / 6)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吉利海峡沿岸;“b”集团军群辖2个师,由博克将指挥,任务是越过荷兰和比利时,作为右翼**法国;“”集团军群17个师,由勒布将指挥,其任务是牵制马奇诺防线的法军。此外,还有47个师作为预备队。古德里安的第十九军隶属于“”集团军群。1940年3月,“”集团军的高级将领被召集到柏林总理府中,每一个将领都要报告自己所担负的任务,以及将如何去执行自己的计划。古德里安谈到自己的任务是:在奉命进攻之日,就要越过卢森堡的国界。经过比利时南部,然后突破色当,渡过马斯河,并在对面建立一个桥头阵地,以掩护后续的步兵军渡河。他计划战争的第五天就强渡马斯河,并在当天下午在对岸建立好桥头阵地。当古德里安汇报到这里时,希特勒发问道:“那么以后你又准备做些什么呢?”古德里安回答说:“除非我已经接到了其他的命令,否则我将决定次日继续向西推进。最高统帅应该决定我的目标是亚眠还是巴黎。我个人的意见认为正确的路线是通过亚眠,直趋英吉利海峡。”这里反映了古德里安一再强调的原则——装甲兵在进攻时应永不停顿。但以后的事实却令人费解,希特勒命令德军停止前进。1940年5月10日,德国法西斯野蛮地对西线发动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进攻参见法兰西战役。古德里安的十九军两个装甲师于5月14日一拥而过。当晚在马斯河匆促搭起浮桥,向西前进。5月16日,古德里安正处在一往无前的喜悦之中,在他回忆录中这样写道:“迷惑着我们的战争之雾不久就完全廓清,我们已看见青天,结果一切都在我们预料之中。我从第一装甲师的一千前进纵队旁边走过。那些人员都神采飞扬,他们都了解我们已经获得一个完全的胜利。他们向我欢呼着说:‘老头子,这一仗打得真好!’现在所有的道路部分配给三个装甲师,他们一路马不停蹄向西疾驶。”但是,次日清晨,兵团部命令古德里安军队立即停止前进。古德里安以要求免职而力争,于是在集团军批准之下,继续作“威力搜索”。他立即故意对“威力搜索”作了广义的解释,命今部队迅速挺进。5月1日古德里安部到达圣昆丁,次日强渡索姆河,5月20日他亲自督导第一装甲师占领亚眠城后前出至英吉利海峡沿岸,5月23日进抵距敦刻尔克约20公里的阿运河地区,封锁了布伦和加来。当时40万英法联军退缩在敦刻尔克的狭小地区内,前面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后面是如虎似狼的追兵,丢盔卸甲,溃不成军。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5月24日,希特勒在戈林等人怂恿之下,不颐勃劳希契和哈尔德的反对。绐“”集团军群的坦克部队下达了命令:停止前进!这样英法联军便取得了3天时间修筑防御工事,掩护退却。从5月26日到6月4日,英法和其他盟军经过9个昼夜的苦战,33万多人渡过海峡,进入英国。另有4万多名法军未来得及撤退就当了俘虏。这就是历史著名的敦刻尔克撤退。关于希特勒为什么要命令停止前进的问题,至今还是个谜,军事历史学家们进行着激烈的争沦,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成为一大历史悬案。5月29日,古德里安指挥的第十九军奉命从敦刻尔克附近撤回,由第十四军接防。他对希特勒停止前进的命令深为不满,对英法等**队能生还英国深以为憾。他在回忆录里这样写道:“假如当时我们能够俘虏到英国远征军的全部兵力,那么未来的战局发展恐怕也很难预言了。无论如何,像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军事胜利,也可以使外交家多了一个讨价还价的机会,不幸得很,这个大好机会却给希特勒个人的神经质弄糟了。”1940年6月1日,为希特勒卖命有功的古德里安得到了重用,担任了第二坦克群司令。

    古德里安任之后,他对德国的战争形势作了预测。他认为,到1944年,德国就该准备发动大规模的攻势。而进攻的方式,还应是以装甲部队为主,到时,一个装甲师,只有当它的坦克和其他种类的兵器和车辆保持一种正确的比例时,才会有充分的战斗力。德军每一个装甲师,照原定计划应有4个坦克营。换言之,全师需要坦克总数为400辆,如果全师坦克数量减至400辆以下,那么它们的全部组织就不能够成为一个有实力的攻击力量。而现在展现在古德里安面前的装甲部队竟没有一个符合这一标准的。因此,在古德里安看来,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是,重建装甲师,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为了达到述目的,古德里安拟定了1943年适用的组织系统表计划。关于坦克装备,他认为德军当时的主战坦克是4型,它主要用于非洲和东方战线,仍需要大量的补充和提高。而“虎”型和“豹”型坦克的生产是不受冲击和影响的。他们还对坦克的性能进行了改进。特别是其火力系统,并把75l4的火炮加装在了4型坦克了,大大提高了这种坦克的性能。为了增加坦克的数量,古德里安还想了另外一个办法,那就是延长坦克的使用寿命,为此他们对新型的车型进行反复实验,尽量使其性能尽善尽美,才能正式投入使用,例如“豹”型坦克的生产和投入使用的过程就是这样的。古德里安常常去工厂和坦克学校了解情况。处在卡斯尔的亨西尔工厂是生产“虎”型和“豹”型坦克及战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