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四章:我能做什么?(二)(2 / 4)  万字旗下的第三帝国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或许我们也恶的,只因我们现在还在揍法国人。但是我们与法国乃至于欧洲各国的交战都是有历史根据的,不是吗?”

    德国人的刻板在此时表现的一览无余,他们先是一愣,最后干脆**的挺直腰板、目光直视前方。对于不理解的东西,他们只会等待位者自己讲明。

    徐阳晒笑,突然间感到很没意思,只因他的将军们从来不懂得什么叫做幽默。他说:“历史文化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绝对相同的,岛国人容易变得歇斯底里,他们从来都是那么的自不量力!”

    将军们根本没听明白。

    “你们看见了存在的利益,愿意与远东的那个岛国走得近一些。”徐阳的语气慢慢变得严肃。“但是你们没有看见潜在的危机。现在的利益结合是在为以后埋下失败的种子,那个岛国又与英国人不同,至少英国人还懂得什么叫做理智,不过我也不奢望英国人失败一两次就投降。日本人种根本不存在理智,或许我的话有点危言耸听:我们若是与这么一个国家走在一起,有一天,我们会被这个国家拖累而导致战败!”

    将军们齐声问:“为什么?”

    徐阳面无表情,“你们都是德意志的精英!千万不要再问我为什么。我看的比你们远。比你们任何人都远!日本缺乏战争潜力,她要想发展就会一直想方设法的掠夺,我们目前所避免是的出现更多、更强的敌人。日本在太平洋有切身的利益,终有一天日本绝对会因为资源掠夺原因与美洲那个沉睡的巨人交恶,那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

    知道日本军队的德性吗?他们不是为了胜利而杀人,是为了杀人而杀人,一群没有军人操守的野蛮人组成的军队可以信赖?我明确的告诉你们!德意志的军人不能被那些野蛮人影响,我的国家、我的军队、我的士兵可以杀人,但绝对不是对一群手无寸铁的平民高举屠刀!”

    没人知道徐阳为什么会突然发火,将军们只知道。原来自己的领袖发起火来是如此的霸道。

    徐阳霍的站起来,“日本一直在掠夺,他们与我们的统治手段不同。试问,我的士兵可有在占领的随意杀人?我们讲求证据,他们不用,知道他们是怎么来选择举起屠刀的吗?我告诉你们,那些人是:看不顺眼的杀!有财富的杀!喜欢就杀!”

    将军们全部跟着站起来,他们面面相觑。很显然。这些将军觉得徐阳的话没有根据,只因德意志接触到的日本人都很有礼貌。

    “礼貌?不要被表面的虚伪迷惑。我了解他们。甚至超过了解英国人。日本人我们礼貌,我们就要越小心他们的用意!你们可以把日本人的礼貌解释为需要什么而表现的谦卑。那种表面的虚伪为的是从我们这里得到想要的东西。比如:坦克蓝图。”徐阳从桌面拿起一份文件,“你们手也都有这么一份文件。来……让我们看看日本陆军访问团来到德意志后,想参观一些什么工

    将军们翻开文件,一整行都是日本军官访问团请求参观的军工厂,他们越看越是吃惊,只因几乎所有有名的德意志军工厂都在日本军官访问团的参观之列。

    “这段……”徐阳指着手文件的一行字,“容克斯飞机生产公司的j-7斯图卡生产线。”

    格莱姆开始不断皱眉,他突然看见访问团里一个熟悉的名字,“堀越二郎?阁下,这个人曾在我国的容克斯公司学习。听说他在日本的三菱重工业公司担任首席设计师?”

    徐阳补充,“堀越二郎不但在我国的容克斯飞机生产公司学习过,还被日本政府派到美国的寇蒂斯公司深造,回国后担任三菱重工的首席俯冲轰炸机的设计师。今年的7月份,他设计的一款俯冲轰炸机被派往中国实战试验。”

    凯塞林显然比徐阳知道更多,他说:“堀越二郎在三菱被派往中国。这是一款实验型的多用途作战飞机,它不但可以执行轰炸任务,还可以进行空中近距离格斗。总的来说,日本人生产的6非常优秀,它结合了我们的j斯图卡7的精准轰炸能力,又加进寇蒂斯公司的歼击机的近空格斗设计,生存能力和轰炸能力都不错。目前被送往中国试验的飞机型号是11型。”

    徐阳重新坐回去,他明白将军们的想法。只是不管从感情、还是理智,他都不愿意与这么一个民族结盟。徐阳细细回想原来的历史,竟然发现日本根本没有帮德国什么帮,更甚的可以说,日本是在拉德国的后腿!他翻开一本历史档案,里面记录的是193年1936年中德的贸易情况:

    1935年至1936年,中国向德国订购了顶35钢盔,大量的、9型步枪。和96型毛瑟自动手枪。其他装备进口包括少量的斯图卡、容克、亨克尔和梅塞施密特飞机,部分飞机在中国组装。

    另外,德国还帮助中国兵工厂现代化,像是中正步枪便完全仿造毛瑟9k式,汉阳造的八八式步枪和中正步枪都是中**队的主要步兵武器。中国兵工厂也在莱茵金属和克虏伯公司的顾问帮助下弹炮、反坦克炮和山炮,例如37毫米反坦克炮。

    装甲车、坦克等,中国的军工业并不发达,直接向德国进口。至1939年期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