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卷大时代 第342章 冰冷的樱花(中)(求月票!)(2 / 4)  小市民的奋斗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一致意见,即借助三国介入,尽可能的保全日本利益,不过接受部分主要的媾和条件,对日本来说这或许是一个明智之举。

    经过这番探讨之后,上午十一点,近卫文麿进宫觐见皇太子裕仁。在将发向中国的媾和能告初稿恭恭敬敬地呈上去之后。近卫文麿几乎是用一种低沉颤抖的声音发言,近卫知道自己的这番讲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自己将成为帝国历史上最大的国贼,不过在近卫文麿的内心深处,还潜藏着另一番打算,没有任何人愿意做一月首相。

    “……外务省认为,接受中国的媾和方案理论上是可行的,中国所要求的领土均系明治大帝之后开拓之新疆土,在国民情绪上或许尚可以接受,外务省认为可以领土问题在赔款问题与中国做深入谈判,最终迫使中国做出让步,而英美法三国无疑是站在帝国一方的!”

    在一阵令人感到沉重的沉默之后。站起身来的裕仁沉默了许久才开口发出了声音。

    “不管怎样,总算可以预料战争即将结束了。我想,仅此一点就很好了。至少我们现在还有一些各种讨价还价的空间,不是吗?如果不接受的话,战争还将继续下去。外战结束之后,我们必须要在短期内结束内战!不能再让国民受苦了。”

    此时裕仁再一次强调一遍“不能再让国民受苦了”,似乎身为皇太子的裕仁真的就像日本历史书上描述的每一位日本天皇一般,是一个仁爱的长者,而不是一个和威做福的皇帝,他所做的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国民的福祉,即便是对中国宣战也是如此!

    至于战争的责任!是田中和那些狂热分子而已!

    遵照摄政的皇太子的旨意,定期的御前会议在下午一点半召开。此时,身为首相的田中以及被西园寺等人推出的其余五名内阁成员,都一致赞成“勇敢”的近卫提出的,“接受部分媾和条件,与中国谈判停止战争”的方案,于是日本新任内阁几乎是组阁的第一时间,就通过了他们的第一个决议。

    而出人的意料的是,这一次的御前会议,摄政的皇太子因拜见天皇而未能参加,而帝国最后的元老西元寺公望则因为身体原因未能参加,至于其它的一些政治精英、天皇幕僚们则因为中国空军对东京的再一次轰炸而未能参加。

    这一天,一个有野心的年青人和五个绝望的人在半个小时内,决定了日本的命运!

    在战争爆发之前,又有几个日本人可以想到这一切呢?没有人!没有任何人可以料到这一天!

    6月2日早晨,五百九十名近卫师团以及调至东京的中高层军官身穿陆军制服,在宫内省大楼的前庭排成十列。这些人当中有勋章的,都在胸前佩带着略章,并且戴白手稍停,在佐闲侍从长的先导下,身为摄政的皇太子裕仁身穿西装从正门走出来。

    这是战争之后,裕仁第一次换将身上的戎装退去,换上一身白色的西装,当那些军官们看到裕仁的身上的这身服装时,他们似乎明白了眼前这位日本帝国未来的天皇和现在的主宰所做出的选择,作为效忠天皇军人,他们明白自己的应该做些什么。

    “立正!”

    八天前晋升为东京卫戍司令的中岛正武,这位前东京宪兵司令,尽管因其在叛乱是“果断”的进入美国使馆内,但因其仍不断联络忠于天皇的部队,并在镇压叛乱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受到表彰,此时他喊出了一声口令。

    裕仁站到中央,中岛再一次喊口令。

    “向皇太子殿下敬礼”

    三个师团的军官们左手按军刀,一齐举手敬礼。

    而裕仁原地立下,微微低头算是答礼。之所以如此这般检阅东京驻军军官,是裕仁给近卫的回报,亦是近卫提出的几个要求中的一个,在裕仁看来这并不算过分,近卫之所以要这个,是为了安全,防止可能会发生的军变,而接见这些军官,则是通过自己向他们传达一个信息。

    从裕仁身着西装出现在这些军官面前时,从那些军官惊诧的眼中,裕仁知道即近卫得了他想要的安全。

    这一天,阴天,天空中浓云密布。

    日本全国未遭受轰炸,日本政界知道,中国政府已经收到了近卫发出的信息,用停止轰炸作为一种回应。中国政府的这表态,在外务省的那些职责外交官的眼中无疑是有益的,令人欢心鼓舞的,这至少证明他们的一个推测,中国政府同样期待一个合适的谈判时机。

    而现在时机已经快要成熟,剩下的则是耐心。

    之所以如此,同样是身为首相的近卫文麿所要求的,在他看来,急着结束战争无疑是不理智的,帝国国民需要适应一个过程,这个过程不过只是几天而已,或许还可能更长一些。

    没有人知道,近卫文麿之所以如此,实际上为的是自保,在所有人看来,近卫文麿是个替罪羊,但是这个替罪羊同样也有大脑。

    “要急着结束战争,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最前线的官兵发动叛乱。”

    在面对他人提出尽快结束的战争时,近卫文麿总是用如此这样的话语说着,甚至于还说着“将在外,军命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