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章 蒙古(1)(2 / 4)  小市民的奋斗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芮恩施明白这一次法国非常罕见的背弃了自己的盟友。站到了西北的一边,就昨天康德公使在京城和西北的商务代表达成了高达五亿法郎军火以及军需品的庞大定单,这个定单的发出说明了法国对此事的态度。

    “芮恩施公使,你觉得司马会做出让步吗?”

    看着那边日俄两国公使亲密的模样,康德并不觉得奇怪,毕竟现在地日俄两国走的越来越近,日本的工商业界严重依赖俄罗斯市场,而俄罗斯又一定程度上依赖日本提供贷款,在这种情况下两国的步骤一致到不足为奇,此时的康德更多关心的是司马会不会作出让步≮是吸了一口烟后开口问道。

    “现在的法国会和德国和谈吗?”

    对于康德的问题,芮恩施并没的直接回答而是直接反问道,芮恩施并不认为这一次五国公使团到达西北会取得什么实质性的突破,在芮恩施看来五国公使团内部本身就意见不一,即便是俄国和日本都是各怀鬼胎,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取得外交上地突破,更何况芮恩施并不相信司马那个民族主义者会作出什么实质上的让步▲就是芮恩施本人也是对司马这个创造了西北这个工业奇迹的年青人的兴趣,远远超过对此次交涉的兴趣。

    当穿着一身无军衔军装的司马出现在会客厅的时候,会客厅内的五国公使以及五国驻西北领事们,都用种种复杂的眼光看着这个笑容满面的年青人。朱尔典看着这个年青人走会客厅之后,则面带笑意地主动走过去对其伸出右手,这一幕立即使得整个会客厅瞬间静了下来,没有人会想到朱尔典竟然会主动在司马之前伸出了自己右手。

    “朱尔典公使,欢迎您来到西北!”

    对于朱尔典此时表现出的友善,完全出乎了司马的意料,看着眼前这个笑容可掬,面带诚意留着副欧式的大胡子的秃顶老头,司马很难想象这个人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朱尔典公使,当两人的手握在一起的时候。司马知道这一次交涉自己赢了。

    “首先,我需要强调一点,蒙古是中国地领土,这一点是各国政府所承认的,中国军队在自己的领土上采取任何军事行动,都是国际公法所保护的,这一点我提请各位公使注意!再则中国作为协约国的友好伙伴,目前我国政府也正在酝酿着加入协约国家。履行自己的义务,为达成世界的持久和平而作出自己地贡献,对于任何一个协约国家,无论是中国政府或是西北地方政府,都没有任何敌意,这一点也是有目共睹地。”

    在谈判开始之后,司马抢先开口说道〈照司马的计划∝须从一开始就把整个谈判地基调定好,在这个特殊的战争时期绝对不能把蒙古问题国际化。否则西北将要面对的阻力将会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到那时绝对不是简单的收复蒙古的问题。

    “司马主任,对于蒙古是中国的领土,这一点是各国政府所承认的,但是目前西北对于协约国家之一的俄罗斯表现出的敌意,使得五国政府不得不对此持以谨慎的态度。这一次五国公使团来到西北,是带着和平的意愿到来,消能够通过外交谈判解决问题,而不是诉诸以武力,在这个时期任何针对协约国家中任何一国的军事行为,都将会被视为对协约国家整体的战争行为。这一点是没有任何异议的。”

    作为一个老牌的外交官,朱尔典当然明白司马的意思,这一次交涉绝对不可能由眼前的这个年青人作主,于是朱尔典便开口说道,尽管现在俄国在东线进行的是一场静默战争,但是作为同一个战壕里的盟友,英国还是需要履行自己的义务。“我们对俄罗斯临时政府并没有任何敌意,如果说到敌意的话,我想俄国临时政府外交带带着战争叫嚣的通告,恐怕才是敌意地根源。克穆齐克旗三十五名商人在中国的国土上被俄国人残杀,这是铁地事实。我们曾经寄托于外交交涉,但是我们得到的是什么回应?是带着火药味的战争叫嚣,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保持着最大的克制,这一点也是有目共睹的,西北边防军不久之后在蒙古的军事行动,是根据反对国家分裂法案以及西北边防安全法案的所赋予的权力,而履行自己的职责与使命,维护国家的领土地完整,其中并不存在任何针对俄罗斯临时政府军事行为。”

    对于朱尔典的透着一丝威胁的话语司马并没有理会。在五国公使团到达西北之前,调查部已经得到了他们的交涉的底线,英法美三国的底线之宽远远超出了司马的想象,以至于司马甚至于都怀疑他们是不是历史书上的那些帝国主义列强,要不然怎么可能给予如此之宽的底线。

    司马之所以强调指出克穆齐克旗惨案以及俄国的外交通告,实际上就是为了防止俄国人再用其作借口将蒙古问题中俄化,甚至于国际化,而只要避开这些,接下来地一切都就容易了,只要俄国人不提。那么中俄冲突的可能自然就不存在,存在的仅仅只是中俄蒙古问题纠纷而已。

    “司马主任,我提醒你一下,根据中俄两国政府于95年签字的《恰克图条约》的规定,外蒙古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同时承认中国宗主权,但是中国则承认外蒙古自治。中俄双方在条约中承诺维持外蒙自治,贵方此次单方面行动,已经严重违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