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1500马力,航速(水面/水下):14.节/8节,燃油装载量:柴油89吨~92吨,续航力:水面14节航速时,续航距离为2950海里,水下6节航速时,续航时间为12小时,武备:533毫米鱼镭发射管8具(其中艏部6具,上层建筑瞄准尾向2具),装载鱼镭16枚,128毫米舰炮1座,备弹150发,安全潜航深度:49米;艇员人数:54名。
大白鲨级潜舰的研制背景很简单,就是针对太平洋战场环境,准备在深海同英国海军作战的一级潜艇。由于技术条件限制,为了提升续航力和抗风浪能力,潜舰吨位超过了一千吨,加上赶时间,最终在决战来临前只建造了4艘。
大白鲨级潜舰作为中华帝国海军舰队型潜艇的先驱,由于当时潜艇用的柴油机单机功率较低,无法满足中华帝国海军对“大白鲨”级潜艇提出的水面最高航速要求,因此,最后决定在“大白鲨”级潜艇上装备4台柴油机。
由于“大白鲨”级潜艇的建造期间适逢中英争夺太平洋主导权,因此,该级4艘潜艇的建造周期缩短了,以确保及时参战。
正是因为建造时间缩短了,在以后的实际运行中很快便暴露出该级潜艇的缺点——主机振动剧烈,由于储备浮力较小导致水面航行性能较差。鉴于该级潜艇的这些缺点,中华帝国海军认为“大白鲨”级潜艇难以达到舰队型潜艇的性能指标。因此,“大白鲨”级潜艇在经历了第五次雅片战争之后不久,便于建元3980年退役了。
这是后话,自是不必细说。
就在中华帝国舰队刚刚做好攻击行动后,一支船队便从花园岛海军基地驶出,有二十多艘运输舰组成,还有四艘英舰护航,包括一艘巡航舰和三艘护卫舰。
战机到来,陈少毅当即下令展开攻击行动。
此次行动,陈少毅所在的太平洋舰队共计主力舰36艘、护卫舰28艘、运兵舰10艘、补给舰12艘、雷击舰22艘、潜舰4艘。
主力舰有雄风级战列舰9艘,定远级铁甲舰9艘,海圻级穹甲巡航舰9艘,中宁级装甲巡航舰9艘。
其中中宁级装甲巡航舰是首次登台亮相,九艘中宁级装甲巡航舰分别是乾宁号、坎宁号、艮宁号、震宁号、中宁号、巽宁号、离宁号、坤宁号、兑宁号,名称取自九宫,加入一个宁字,代表中华九宫安宁之意。
中宁级装甲巡航舰满载排水量5200吨~5310吨,全钢制建造,200毫米特种钢装甲覆盖全部舰体长度,搭载双联装254毫米主炮两座,前后各一座,旋转炮塔式安装;128毫米副炮6门,对称式分布,耳台内安装;75毫米近防炮6门,30毫米加特林速射炮12门,全部露天炮台安装,有防盾,分布在舰艏、舰舯和舰艉,左右对称。533毫米鱼镭发射筒两套,舰艉左右对称式部署,旋转式发射台。
相比较海圻级穹甲巡航舰而言,中宁级巡航舰在武备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均匀装甲防护更加安全,但最出色的还是航速。
中宁级装甲巡航舰采用2台中华帝国最新技术的立式4汽缸往复式蒸汽机,配合12座燃煤燃油混合锅炉,可以获得15000匹马力的澎湃动力,建成测试时采用强压通风技术,一度达到了惊人的23031匹马力,驱动2个螺旋桨,巡航速度高达惊人的22节,其瞬间战斗航速可飙升至24.5节左右,是当今世界上航速最快的水面军舰。
原本中华帝国海军部并不打算出动巡航舰参战,只准备动用十八艘主力战舰跟英国海军决战,但是皇帝李卫国下了一道特别旨意,要求十八艘巡航舰参战,特别要求九艘中宁级装甲巡航舰参战,认为这九艘中宁级装甲巡航舰将会立下大功。
中华帝国海军将领们基本上认为海上决战还得靠主力战列舰才行,装甲巡航舰参战感觉会吃亏,但既然是李卫国亲自下旨,也就必须得带上了。
陈少毅一开始制定的战术就是蚂蚁吃大象,一口一口的将大英帝国皇家海军吃掉,但带上了十八艘巡航舰参战,他就不得不调整一下战术了。
正好这次舰队突袭英国海军在悉尼的花园岛海军基地,这是堵门打脸之战,陈少毅便打算让十八艘巡航舰大显身手了,反正附近暂时不会出现英国海军的主力铁甲舰,不会有危险的。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未完待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