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001、三个故事(4 / 4)  方外:消失的八门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分析了民间故事出现的一种成因,用了相对复杂的逻辑推理过程,这是合理的。但是在我们不能真正确定的情况下,也不能排除事件本身最直接的另一种可能,那就是有人真的看见了自己。”

    毕学成微微一愣:“真的看见了?”

    丁齐:“我不是事实一定会是这样,但不能排除这种最直接的可能,这不是做社会调查和现象分析的科学态度。”

    毕学成情不自禁地反诘道:“这不合常理啊!”

    丁齐仍然面带微笑,酷似导师刘丰当年的笑容:“要么是因为错觉或幻觉,还有最后一种可能,就是真的看见了。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对个体来需要做精神分析,对于群体来,就要群体心理分析。”

    毕学成却有点钻牛角尖了,又反过来追问道:“假如是错觉和幻觉,又怎么能算真的看见?”

    丁齐感觉到讨论有点跑偏了,但仍然很耐心地解释道:“我的真,是心理学角度的真。错觉不算,因为当事人能意识到自己错了。

    但是幻觉是一种主观体验,当事人的感官是真的看见了所对应的事物。要分辨这种现象,就要看主观体验是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应。

    假如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身份的人都有过这种主观体验,我们就要研究这种现象的成因,比如是受到了社会文化背景的暗示等等。

    毕学成同学,你回答得非常好了,现在请坐我再做个跟刚才一样的调查,在座的哪位同学曾听过或者能想起来,与这三个故事一样的民间传闻,请再举一次手。”

    这次举手的人几乎是上次的一倍,丁齐在讲台上看着大家的各种反应,其实心里很清楚,有很多人并不是真的听过类似的传闻,但其中有不少人也不是故意要撒谎。

    有人可能是为了显示自己“不无知”有人可能是见身边的人举手了,犹犹豫豫地也举起了手更多的人是自认为回忆起类似的传闻,但这并非是真实的记忆。

    丁齐做了个手势道:“非常好,刚才是五十七人举手,现在是一百零二人举手。大家可以把手放下来了,现在把课本打开,翻到第二章社会心理学。今我们要讲的是第七节,社会影响中的从众、模仿、暗示与社会感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