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7.求亲(4 / 5)  陛下他总是假正经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春风吹拂,粉色花瓣随风而下,零零散散落在他肩头,而他微垂着眼睫,不知在想什么,也不曾抬手拂去。

    良久之后,他转身离去,却被什么东西晃了一下眼,不由停了脚步。

    是只珊瑚耳铛。

    鲜艳如血,光华灼灼,静静悬在近处桃枝上。

    就在前不久,它还佩在那女郎耳畔,伴随着她笑语,轻轻摇曳,晃得他心都乱了。

    他伸手取下那只耳铛,托在掌心看了半晌,终于用帕子裹起来,收到了怀里。

    不远处有脚步声传来,衡嘉与年轻道士一道来了,见桃林中只有他一人在,躬身施礼道:“陛下,那女郎离去了吗?”

    顾景阳回身看他,轻轻道:“她叫枝枝。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的枝枝。”

    衡嘉听得莫名,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迟疑的顿了顿,改口道:“枝枝小娘子已经走了?”

    “朕只是告诉你,她叫枝枝,她的名字出自哪里,”顾景阳垂眼看他:“并不是让你唤她枝枝。”

    衡嘉听得滞住,好半晌,方才道:“是,奴婢知道了。”

    顾景阳不再言语,径直离去,只留衡嘉与那年轻道士面面相觑,半晌,后者方才踌躇道:“皇叔他,他是不是……”

    衡嘉摇头失笑:“谁知道呢。”

    ……

    顾景阳在后堂静坐了大半日,一语不发。

    已经是傍晚时分,夕阳西下,余晖悄无声息的斜入,映亮了他的面庞,在那清冷疏离之中微添几分暖意,更见庄重肃穆,恍如端坐高位的神砥。

    衡嘉上前,低声询问道:“陛下,您……”

    顾景阳眼睫低垂,凝视着腕上那串白玉流珠,轻轻道:“衡嘉,朕的心乱了。”

    衡嘉怔住了。

    顾景阳却将腕上那串流珠褪下,指间略微用力,扯断了连接起这串玉珠的丝绦。

    白玉珠落在地上,发出一阵珠玉特有的清鸣声。

    “枝枝,枝枝。”他轻声道:“多好听的名字。”

    “聒噪?”谢华琅眉头微蹙,诧异道:“你说我聒噪?”

    有春风穿堂而过,吹起了顾景阳衣带,他岿然不动,神情恬淡如水,淡淡道:“不然呢?”

    谢华琅还没被人这么说过呢,心生惊讶,疑惑的问门外衡嘉,道:“衡嘉,你也觉得我聒噪吗?”

    衡嘉听她这么问,真是说“是”也不好,说“不是”也不好,有些话陛下可以说,但他却绝对不可以说。

    衡嘉正进退两难,却见顾景阳转身看他,眉头微皱:“你怎么还在这儿?”

    衡嘉左右看看,有些不自在的咳了声,道:“倘若观主另有吩咐……”

    “没有。”顾景阳道:“你退下吧。”

    “嗳。”衡嘉忙不迭应了声,悄悄将额头汗珠拭去,退了出去。

    顾景阳心中有些极细微的窘迫,回过身去,却见谢华琅手中捏着那只白瓷杯,细细品内中茶。

    时下女郎颇爱珠饰,妆面鲜妍,正如牡丹荼蘼,自花钿至鹅黄,乃至于鬓角斜红,不一而足。

    她也颇爱艳色,衣裙华美,然而面上却素净,除去黛眉唇脂,便再没有其余妆饰,十指纤如玉,连蔻丹都没有涂。

    谢华琅将空了的白瓷杯轻轻搁下,道:“道长,我的手比我的脸还好看吗?”

    顾景阳为她续杯:“你不说话的时候,最好看。”

    谢华琅“噗嗤”一声笑了,手指捏住那只白瓷盏摩挲几下,却没有再饮,觉得外间风略微有些大,便站起身来,将自己斜对面的窗扉合上了。

    春日里日光和煦,衣衫也单薄,她抬手时宽袖下滑,露出半截小臂,肌肤莹润,玉臂如酥。

    顾景阳克于礼教,偶然瞥见,旋即别开了眼。

    谢华琅却不曾注意此事,她的目光,正被东侧安放着的一柄剑吸引了。

    毕竟是客人,不好冒昧,她先问了主人:“我能过去看看吗?”

    顾景阳并未起身,只道:“去吧。”

    剑有百兵之君的美称,因起源于黄帝时代,又称百兵之祖。

    谢华琅精于骑射,然而技击之道,却未曾涉猎过,倒是家中几位兄长,颇擅此道,父亲、叔父与兄长几人,每每也佩剑为饰。

    那把剑便被安置于架上,并无装饰,谢华琅上前执起,拔剑出鞘,便见寒气四溢,光华内敛,剑刃清冽如冰,清晰倒映出她的双目。

    心神一凛,她归剑入鞘,由衷赞道:“好剑。”

    顾景阳道:“尚可。”

    “无论有多好,到你嘴里,也只能是尚可,”谢华琅还记得他先前点评自己之事,闻言莞尔:“怎么没有佩玉?”

    《礼记》 讲: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天子佩白玉而玄组绶,公侯佩山玄玉而朱组绶,大夫佩水苍玉而纯组绶,世子佩瑜玉而綦织绶,士佩瓀玟而缊组绶。

    谢华琅之父谢偃官至中书令,位同宰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