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零六章 离京视察(2 / 3)  大唐第一全能纨绔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经营的钱老板满脸堆笑,十分恭敬。

    这位钱老板肯定是有亲戚朋友在大盈库供职,否则,他不会消息那么灵通,抢在多数人的前面租下此店。

    适当地照顾一下,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只不过比公开竞价,少收入一些罢了。

    徐齐霖礼貌地点了点头,问道“钱老板,某看这店里住的客人不少,好象多是进京赶赶的举子。”

    “秋闱就要开始了,可不就赶上这批赶考的举子了。”钱老板殷勤地端茶倒水,笑着说道“希望他们没打扰到徐丞。”

    “那倒没有。”徐齐霖说道“倒是我们占了不少房间,还按平时的房价,让钱老板少赚了。”

    “哎,徐丞这是说的哪里话。”钱老板摆着手说道“就是房间紧张,某也是不抬价的。这些举子千里迢迢的,不容易啊”

    “诚实守信,这才是经营之道。”徐齐霖赞了一句,也没坐下喝茶,只说四下走走,便转身离开。

    客房、仓库,还有席棚,徐齐霖边走边看,有些是他设计的,有些却是钱老板自己添加的。只有经营者,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设施,让客人更方便满意。

    等到漕运改革完毕,南北的商货往来更加兴旺,这邸店的生意怕是要更好。幸好签的只是两年协议,再出租便要公开竞价,多捞上一笔了。

    徐齐霖转了一圈,又回到店里,吩咐鲁达一声,自去休息。

    第二天,徐齐霖等人便转向渭水,登船向东行进。陆路这一站,也只是顺便考察一下而已,其实出了长安便可坐船。

    到达渭南县后,徐齐霖只带着少数人下船,前去视察煤矿情况。其他人则先行前往洛阳,再从那里分头去负责的各段航路。

    在汉朝,已经有用煤作燃料的历史。那时的采煤技术一般是沿露头挖掘,但也常开凿直井。

    徐齐霖在所派采煤的官吏引领下,赶到了煤矿,听取了官员的汇报,查看了采煤的情况。

    没有机械化工具,完全靠人力畜力,煤的产量可想而知。但煤的价格要木柴要低廉,而且是发展的趋势。到宋代的时候,用煤就已经非常普遍了。

    而人力采煤,却是一直持续到清朝,上千年呢,徐齐霖也不觉得怎样。不就是劳力吗,还没有解决的办法

    而除了采煤烧火取暖,还有土法炼焦,对于冶炼钢铁则是大有用处。

    最重要的是,煤炭的推广使用,能够保护树木,减缓甚至逆转关中地区的自然环境恶化。

    唐朝的关中,自然环境已经被破坏得相当严重。过度开荒,过度耕种,乱砍滥伐,战乱纷繁,导致森林植被大量减少,水土流失严重。

    由此带来的后果便是灾害频发,史书记载的关中自然灾害,水灾、旱灾、风灾、蝗灾的次数非常多。不得不说,这是大自然的惩罚。

    如果煤的产量能够达到一定程度,徐齐霖便要向李二陛下上奏,采取退耕还林、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可别把富庶的关中变成风沙弥漫的黄土高坡了。

    “渭南的煤矿不少,要继续勘探,继续开采。”徐齐霖对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安排和指导,“再把炉窑建起来,炼出的焦炭由本官负责卖给军器监。”

    “至于劳力问题,本官也已经奏明陛下,请调罪犯前来,名为劳动改造。”徐齐霖脸上浮起恶趣味的坏笑,“干得好的话,他们会有减刑机会,能早日回家。”

    “徐丞真是仁心恤民啊”一个小官拱手奉承道“此议可谓一举两得,那些罪犯岂能不感恩戴德”

    嘿嘿,徐齐霖干笑了两声,觉得脸上发烧,颇为不好意思。免费劳力啊,赤果果的剥削,说得倒象是自己做了天大的好事一般。

    “除了罪犯,以后还会有战俘。”徐齐霖说道“给他们立功赎罪的机会,为我大唐的建设添砖加瓦。”

    “徐丞仁慈啊古来对战俘多是杀戮,此议挽救多少生灵,功德无量。”

    嗯,这个倒是没说错。你看古代打仗,动不动就斩首多少级,成千上万的也不鲜见。简直就是浪费,太特么浪费了。

    “徐丞。”拍完马屁的官吏又向徐齐霖汇报道“现下运输亦缺车马,由此运至渭水,费时耗力,亦待解决。”

    徐齐霖点了点头,说道“本官看了你的报告,特地从工部调人,便是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火车还没有出现的年代,一种类似于轨道运输的形式便已经产生,那就是木制板轨。

    这种木制平板的“轨道”首先是在欧洲的矿区出现,起初的木轨直接用的是原木,轨道车的轮子槽及轮缘,则正好骑在原木上。

    当然,木制轨道和铁轨是没法比,由于不耐磨损,轨道要经常的更换。换成铁的便能够解决问题,依据大唐当时的冶炼水平,在技术上也是能够完成的任务。

    而且,因为轨道车不是那种高大沉重的火车头和车厢,铁轨也不用建得那么宽厚,那么浪费材料。

    而轨道车只需把现在车辆的轮子进行改造,使之能引导车辆沿着轨道前进,也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