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才好停演,专心排练呢”
兕子点头道“咱们看了两遍还想看呢,也不能因为看过了,就不让别人看嘛。新城,咱们就耐心等一等好了。”
小昭掏出书信,递给兕子,说道“这是我哥写的回信,正好给你。”
兕子笑着接过,随手便撕开信封,拿出信看了起来。看着看着,她咯咯笑了起来。
小昭好奇,可也不好凑近去看。新城不管那个,溜到姐姐身旁,探着小脑袋去瞅信。
徐齐霖哄小孩的,当然没有什么秘密,兕子也不介意妹子偷看。
徐惠饮着保健茶,抿嘴微笑,也知道是小弟让公主开心的。
“哇,徐小郎过些日子要坐船走一遍漕路,沿途有不少名胜,还能看看扬州繁华。”兕子发出了羡慕的惊叹。
“他没说过年能不能回来”徐惠随意地问道。
兕子继续看着信,开口说道“他说要赶在河水封冻前办完差使,还是要坐船回来的。”
徐惠点了点头,刚要起身去偏殿休息,就听见外面有声音。她移步窗前,向外看了看,笑道“是陛下来了。”说着,她赶忙至殿门口迎驾。
李二陛下的脸色并不是太好,也不知是让人怼了,还是其他的事情。见徐惠出来迎驾,只是淡淡挥了下手,示意她起身,便迈步进殿。
“民女见过陛下。”小昭规规矩矩地施礼拜见。
“孩儿见过父皇。”兕子和新城就没那么正规了,笑嘻嘻地行了挺随便的礼。
“免了,免了。”李二陛下见到三个小丫头,特别是两个爱女,脸色转霁,露出了笑容。
同样是儿女,兕子和新城可爱至极,是李二陛下的开心果,看到就高兴;可被寄予厚望的太子李承乾,却越来越令他失望伤心。
斩杀了称心,牵连上秦英等左道之士,本以为李承乾能感激,能理解他的苦心。
可结果呢,李承乾竟然托病不朝,显是在表示抗议。这还不算,他还在东宫内悄悄的给称心立起灵堂,不时去缅怀祭奠,
李二陛下不动声色,可不表示他不知道。他觉得父子离心的迹象已显,也不想再刺激李承乾,希望时间能抹平一切。
可到底还是心烦意乱,生气憋闷。毕竟,李二陛下对培养这个儿子,是下了血本的。从小就给他找最好的老师,陆德明、孔颖达、李纲,个个都是当世大儒。还早早让他开始学习处理政事,李承乾干得也很不错。
所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对李承乾的所作所为,李二陛下是越来越失望。尽管对外始终不曾显露过易储之类的意思,但长此以往,李承乾如何能成为合格的接班人
徐惠忙着让宫人端茶倒水,她是很会察颜观色的,知道李二陛下心情不是很好,正好在这里舒缓一下。
“父皇,这是徐小郎的书信。”兕子扬了扬手,笑着对父皇说道“里面讲了好多有趣的事情,他还说要去扬州呢”
李二陛下笑着颌首,说道“嗯,齐霖办事很上心,也很辛苦。他有奏报,朕知道他要在明年漕运开始前布置妥当。”
徐惠微笑不语,端茶奉上。小弟得此评语,她也是很欣慰很喜悦,尽管有些心疼小弟在外奔波忙碌。
李二陛下端过茶盏,拔动碗盖,轻轻啜吸着香茶,微微颌首,表示对此茶水的满意。
“父皇,徐小郎说洛阳挺好的。”兕子说道“夏天没长安酷暑难耐,冬天也没长安阴冷潮湿。”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说道“在气候上,洛阳确比长安要好,但宫室残破,不好好修整一番,难以居住。”
迁都洛阳,明面上是财政原因,实则还牵扯到很多复杂的因素。比如关中是均田制实施最彻底的地方,府兵制完备,这是保证皇室稳定的中坚力量。
如果迁都洛阳,关陇集团便是李二陛下最不放心的。隋炀帝杨广的前车之鉴,他岂能重蹈覆辙。
而迁都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起码粮食问题便迎刃而解。
看现在发展的势头,朝廷会有越来越庞大的官僚机构,官员、皂吏,皇室、亲王、公主以及他们众多的家属和仆隶,这些人的粮食需求量会不断增长。
作为政治中心的长安,各地来客也将越来越多多,各族、各国的使节、商人、文化人士、僧众,也不断来长安朝觐、观光、通商、学习、求道,人一多,他们也需要吃饭,但供需是不平的,不能供应太多的人。
如同隋朝一样,关中缺粮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而关中闹灾的次数,也让李二陛下烦心。什么水、旱、蝗,那是经常发生。
所以,李二陛下想迁都,但也有疑虑和担忧,不敢轻易实施。
现在呢,徐齐霖改革漕运,降低运费,关中粮食问题差不多可以解决。大盈库再赚钱,重修洛阳宫室,就又为迁都扫平了一个障碍。
等到平定西域,压制住西突厥,李二陛下便要把目光转向东北的高丽,也趁此机会提高洛阳的地位。
如果关东地区的府兵制也实施到位,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