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一章 宝镜问世(2 / 3)  大唐第一全能纨绔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调解商业纠纷,判定商品质量、商业欺诈等等。

    徐齐霖听着各种建议,不管好坏都表示赞赏,并让书记员认真记录。

    显然,多数人都不想放弃这个表现的机会。不仅是在众人面前露一小脸,更有可能引起徐齐霖的注意。

    徐齐霖也是暗自记住了几个商人的姓名,觉得他们头脑清楚、很有见地。毕竟,他是否会直接管理交易所还不一定,找些聪明人总是好的。

    况且,商品交易所本来就将是商人自治自管的机构,政府只是监督、裁判,也不准备涉入过深。他有官身,还真不是很合适。

    商品交易所的事务暂时讨论完毕,徐齐霖便拿出了镜子,摆在厅中的桌案上,请众商人品评。

    乍见到这新奇的玩艺儿,商人们果然都是惊讶得无以复加。围着桌子观赏赞叹,看着镜中清晰的映像,都瞪大了眼睛,有人还不由自主地滑稽地变换表情。

    一个胡商激动得眼睛瞪大,不停揪着胡子,显是看到了发财的机会,向徐齐霖拱了拱手,说道“徐丞不知此物作价几何”

    徐齐霖故作高深,笑而不语。

    “此物即便是在长安出售,也定然价值连城。”周贵福故意使坏,也点出了其中最重要的关窍。

    在这里就能卖个好价钱,你若想着贩往域外,岂不是赚得更多所以,想要得到,价格低了就别想了。

    其实,徐齐霖也知道镜子贩往海外乃是巨利。无论是海上丝绸之路,还是陆上丝绸之路,去往的国家有很多巨富之辈,王室就更不用说了。

    当然,现在的海上丝绸之路并不算兴盛,主要还是走陆路过西域,前往中亚、东亚,甚至是欧洲国家。

    “扬州比长安差吗”又有一个商人不甘示弱,说道“若论豪富程度,不遑多让。”

    唐代扬州,当然是一个值得“放浪风流”的地方。“市桥灯火连霄汉,水郭帆樯近半牛”,“夜市千灯照壁云,高楼红袖客纷纷”;时人称之为“江淮之间,广陵大镇,富甲天下”。

    “或可在杭州、福州、广州售卖。此宝物由番人运之海外,为可献之外邦宫廷,作为晋身之阶,黄白之物又算得了什么”又有一个商人来显示自己的思路高明,说完还向徐齐霖露出讨好的神情。

    不管卖到哪里,都是前景光明啊徐齐霖含笑颌首,开口说道“过完年,当举行一次公开拍卖。日后嘛,或者会正常挂价销售。当然,在交易所内,诸位都是自己人,优惠肯定是有的。”

    停顿了一下,徐齐霖伸手指了指桌案上的镜子,继续说道“这一面,便作为样品,在此展出。而此处,某将其设为宝货展示厅,诸位手中有什么奇珍异宝,也可拿来一并展览。”

    周贵福转着眼珠,很想代表冯家把这一买卖包揽下来,哪怕只是多拿下几面,在广州卖与海商,也是大有赚头。

    可要拿出怎样的条件,才能让徐齐霖动心呢嗯,现在当着众人,先不要说,私下里拜见后再谈不迟。

    看到众商人若有所思,显是在估摸价值和获利几何,也有面带疑惑,张口欲问详细的。

    徐齐霖苦笑了一下,说道“此宝镜产出极少,一年能出二十块如此品质的,已是极限。”

    哦,明显有几个商人长出了一口气,这下子心里有底了。

    一年二十块,哪怕是大唐吧,那么大地方,那么多富豪,还愁卖不出去至少,这宝镜的价值在五六年内是不会掉得很多的。

    宝货展示厅很受欢迎,除了那面一尺见方的镜子外,徐齐霖还把自家的商货也拿来了一些。

    虽然光学玻璃一半时还没制出来,但不妨碍徐齐霖用天然水晶代替。望远镜肯定是军用品,不能制造销售。但单片的近视镜、老花镜,却在年前推上了市场。

    其他商人也不甘落后,这可是免费打广告、提高知名度的好办法。不管是不是珍宝,反正最少也给留一个展位,不用白不用。

    当然,消息不胫而走,来的人多数都是来见识宝镜的。据说,已有胡商准备资金,要在年后的拍卖会上出手竞标。

    而在摆放镜子的展台上,当然没有标示价格,显示着奇货可居的身价。

    “若是能以六千贯上下得到宝镜,贩之海外,应能获利数千贯吧”一个商人估计着,这让几个同伴的眼睛都红了。

    “一年只有二十面宝镜出产,便是在大唐,也不会低于八千贯。”一个矮胖商人低声说道“若以八千贯拿下,卖到万贯,也不是很难吧”

    “有皇亲国戚、权贵高官来看过宝镜,他们要是加入竞买,这价钱不知道要抬到何地步了”有人咧着嘴,觉得拍卖会上定是竞争激烈,不好得手。

    “只怕海外的蕃商也来抢货。”同伴摸着颌下胡须,不无忧虑地说道“此等宝镜,他们若贩至海外,获利岂止数千贯钱财”

    “是啊”矮胖商人挠着脸,深以为然,“那些蕃客,以善贾往来海上,贩卖香料致产巨万,财力自是雄厚难敌。”

    “趁着他们还不知道消息,这回总要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