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个祖宗,从而打掉封道教为国教的基础。
这位不信邪的人乃是位高僧,法号法琳,曾与傅弈这个反佛斗士交锋,写出过辩正论。
要说法琳的思路也很奇特,也确实是想从根本上入手。老李家不是以李耳为祖宗嘛,谁都知道这不太靠谱,但人家是皇帝,你心里怀疑,嘴上却不能置疑。
法琳老和尚却是敢言,他说了,经过考证,你们老李家的祖宗不是李耳,甚至不是汉人,乃是外国人,是阴山贵种,叫大野达氏。
阴山贵种大野达氏徐齐霖听到这么奇葩的称呼,简直笑喷了。
这老和尚是活腻了吧,竟给李二陛下找了个匈奴突厥种的祖宗。李二陛下的血统不纯是肯定的,但谁敢说呀。你牛,真牛。
“法琳要遭殃了,或许还会牵连到沙门。”徐齐俜明日便要启程,携妻赶赴襄州,与兄弟的夜话中,作出了断言。
徐齐霖嘿嘿一笑,说道“这老和尚还真是看不清形势,从北魏开始,便没有哪个皇帝说自己是胡人,极力往汉人身上靠。他倒好,竟敢如此谤毁皇家。”
佛教自汉朝传入中国,发展并不顺利,直到五胡王朝才算是翻过身来。因为佛教是胡教,胡人信胡教没有心理抵触问题。
所以,自五胡王朝开始,才准许自由信奉佛教。而以前,佛教只许来华的胡人信奉,汉人不准出家。开此先河的,便是以屠杀汉人残忍出名的后赵暴君石虎。他就很明确的把自己定位为胡人。
到了北魏太武帝,这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有一统天下的宏图壮志。
可他要想统治已是汉族为主的整个中国的皇帝,就必须表明自己非“胡”,并推崇儒学和道教来标榜自己。
所以,魏太武帝高喊着“朕非五胡”,展开了历史上的第一次灭佛运动。
而北周武帝的排佛与魏太武帝的灭佛差不多,周武帝也表示自己不在五胡之列,故无心敬佛。
经过这两次排佛、灭佛运动,似乎把佛道之争蒙上了政治问题的色彩。信奉佛教意味着抛弃中国文化正统,而选择道教则意味着异族君主的中国化。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比如灭佛就发生在异族统治的北朝,而极端的佞佛恰好是正统汉文明的南朝萧氏。
且不管到了唐朝,佛道之争的政治色彩是否已经淡薄。但把李二陛下的祖宗说成是胡人,就是绝对不可原谅的。
徐齐俜摇了摇头,说道“眼见道教成为国教,这法琳该是急火攻心,才出此昏着。”
徐齐霖还是不无恶意地笑着,河西开发在即,李二陛下不趁此机会发作,那就不是皇帝应有的思维了。
当然,李二陛下作为出色的政治家,也必然会采取非常灵活的手段,而不必太过苛虐。
即便是运用国家法律,沙门的弊病也是很多,不虞没有罪名。
比如勘检寺院及其所属僧尼、奴婢、财产之数,订立严格的出家制度,必须在国家公认的戒坛受戒,私度和没有度牒的僧尼强制还俗等等。
这样一来,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最小,排佛、灭佛便可以称之为手段温和的整顿。
整顿是个好办法,不管是道教、佛教,还是政府机构、统治秩序,有问题就要整顿,就要去芜留精。
“为兄此去襄州,不知何时得返,家中事务和小妹,便要你多多费心了。”徐齐俜甩开了和尚的话题,开始叮嘱小弟。
徐齐霖点了点头,说道“兄长尽管放心便是。”
嘴上这么说,可徐齐霖心里却嘀咕没准自己也要远地赴职,比你走得还远呢
其实徐齐霖也想好了,除了小妹,家里倒没什么值得牵挂的大事。
什么商铺、工坊,照常运转便是,谁敢来强取豪夺,他也不是没有靠山,没有可托付相助的朋友。
徐齐霖还想着把陈老财请来坐镇,已经是自家亲戚了,信得过。
“昨日朋友为某饯行,还说起了大盈库。”徐齐俜沉吟着说道“若有机会转任他职,齐霖可多加考虑。”
徐齐霖笑了笑,知道一些读书人对经营赚钱甚是鄙视。你们瞧不起我,我还瞧不起你们呢
装什么清高,要真清高也不用考科举得功名了。老子可比你们强多了,五品官,还有县子爵位。背后说三道四,就是羡慕嫉妒,红眼病。
当然,徐齐霖也不和老哥辩论这个,随口敷衍了几句。估计老哥也有这样的想法,认为读书科举才是正途。
“大哥到了襄州,买房安身、置办家当不必算计,自管住得舒服。”徐齐霖说道“带着嫂子呢,可不要将就。”
有钱,就是有钱。都换成了金铤和银饼子,还派了家里的几个可靠下人随行侍奉。要是有银票就好了,为此,徐齐霖还抱怨过。
徐齐俜点了点头,有些自嘲地笑了笑,说道“齐霖长袖善舞,为兄虽不知道详细,亦知现在家中殷实,随便就能拿出万八千贯。”
万八千贯算个啥,估计咱的身家怎么也得有
徐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