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九章 甘州大变化(2 / 3)  大唐第一全能纨绔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知道时机不成熟,而断然否决,并将此议保秘,而没让外界得知。

    徐齐霖的提议是助于均田制的长期施行的,那就是把授给王公贵族、各级官吏的永业田和职分田收回。

    然后,再按土地的平均收入换算成钱帛,按照级别发给那些王公贵族和官吏。

    看结果好象是一样,反正王公贵族、官吏们也不种田,都是佃户在给他们种,只不过是朝廷让他们多得一份额外收入罢了。

    但实质上,这一招很毒辣,等于直接剥夺了地主们对佃户的控制权。佃户服务的对象,就变成了朝廷,而不是某个占有土地的王公贵族或官吏。

    打击面有点大,但对皇室和新贵,可能没什么影响。唯独对盘踞关中上百年的关陇贵族,可谓是釜底抽薪般的打击。

    失去了土地和依附的百姓,他们就算有钱,又能翻出什么风浪

    李二陛下当然赞同徐齐霖的提议,但这是一个需要仔细筹划、逐渐施行的计划,不是光考虑钱财多少的问题。

    可至少徐齐霖的政治正确,并且能让李二陛下有实施这个计划的资本钱财。

    所以,李二陛下对徐齐霖的青睐,可不只是能赚钱那么简单片面。两人的想法竟然不谋而合,尽管出发点和目的有些偏差。

    马大秘虽然是李二陛下的亲信,却也不知道这其中的秘辛。只是见李二陛下高兴,要住新房子了嘛,他自然也不会说扫兴的话。

    “肃州、凉州毗临甘州,环境相近,朕有意让齐霖也加以经营,只是这官职上却不好处置。”李二陛下又想起件事情来,微皱起眉头。

    在甘州怎么经营都不用管,那是徐齐霖的地盘。可要越界,你把那两州的刺史当摆设吗

    虽然没有甘州经营得好,可人家那里也能让百姓吃饱饭,论政绩,也是合格。让徐齐霖去指手划脚,是谁都得反感。

    对于李二陛下的这个想法,马大秘沉吟了一下,说道“微臣以为可先向徐丞征询,若有好的发展建议便由朝廷下旨给两州,令他们遵照执行。”

    李二陛下微微颌首,说道“如此甚好。”

    计议已定,君臣又说些别的事情,马大秘告退之时,李二陛下又令宫人取了些甘州送来的黄参赏给马大秘。

    马大秘谢恩后携参退出,李二陛下却不知道,徐齐霖也给马大秘送了土特产,主要是一些对身体有好处的中药材。

    李二陛下的猜测很正确,徐齐霖欲随军前往高昌,盯上的不仅是棉花,还有别人所不知道的好宝贝。

    此时,长安的甘州商品展示会和小吃一条街正如火如荼,吸引着喜欢新奇事物的京师百姓。

    而在甘州,徐齐霖正悠闲地躺在摇椅中,享受着地主老财般的舒适。

    斯嘉丽的巧手剥去葡萄皮,笑咪咪地把葡萄丢进阿郎的嘴里。

    徐齐霖吃得舒爽,半闭着眼睛在悠荡中不知想着什么美事,脸上是傻傻的笑意。

    阿佳妮这个吃货又恢复了本性,正捧着半个西瓜,用勺子在挖着猛吃。

    “奴家前几天出外游玩,看见那一片片棉花地,吐着白絮,还是满好看的。”斯嘉丽随意地说着话,“一时好奇就去地里摘,没想到上面还有刺呢”

    哦,徐齐霖眼睛睁得大了一点,伸手捉住斯嘉丽的小手,凑到眼前仔细看了看,上面还真有两个小眼,可已经封口,啥事没有。

    “没事儿的。”斯嘉丽也不往回抽手,笑着说道“等采摘时可要让人多注意了。”

    徐齐霖点了点头,在丫头的手上亲了一下,说道“手套已经做好了,摘完棉花,冬天也能戴。”

    这种亲昵的举动,斯嘉丽已经习惯了,甚至多数时候是她主动。十岁了呀,小丫头有点早熟。而那个时候,十一二岁出嫁也是平常。

    可让小丫头不解的是,徐齐霖曾再三跟她说过,至少要十六岁才能嫁人。

    而这个提议也是徐齐霖将向李二陛下上奏,希望能得到允准的。他还没敢说十八呢,怕被人骂死。

    对于富贵人家,多养女儿几年当然没有问题。对于普通老百姓,恐怕就是个不小的负担。所以,阻力主要来自民间,而不是上层。

    徐齐霖也知道即便政策出台,能不能得到彻底遵守,也不是那么乐观。除非,老百姓都富了起来,或者觉得养女儿并不赔钱,负担不大。

    这样一来,棉花的推广种植就有了变相的促进作用。女孩能纺织贴补家用,或许能提高在家中的地位。

    嗯,棉花秋收后,是该把部分种子和种植知识献给朝廷,在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陆续种植了。

    中国的几个棉花种植基地,徐齐霖还是知道的。高昌所属的南疆,也是种棉花的好地方。

    棉花,将是今年甘州的大进项。物以稀为贵,当上市量少于丝绸绢帛时,价格也不会低到哪里。

    可种棉花的成本,比种桑养蚕又低了多少。一来一去,称之为暴利也不为过。

    到了冬天,长安的富豪高官们就会享受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