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霖便要动身回京了。齐俜也要回京赴职,时隔两年多,你们姐弟又能团聚了。”
徐惠笑着点了点头,说道“两年多,不知道小郎变化大不大个子肯定长高了,怕是要超过臣妾。齐俜嘛,也有了孩子,臣妾已是做姑姑了。”
李二陛下颌首道“是啊,眼瞅着兕子和小昭长大,便知道别人的变化亦是不小。”
停顿了一下,他笑着说道“齐霖在奏报上说,还想在大盈库任职。至于经营甘州的功劳,让朕随随便便给个侯爵就好。”
徐惠掩嘴而笑,说道“小郎调皮,不知陛下是给还是不给呢”
李二陛下呵呵一笑,说道“既是随随便便,那就给好了。小郎这要赏要封的禀性,朕又不是不知道。在派他去甘州赴任时,便想到会是如此。”
“侯爵呢”徐惠的眼睛弯成了月牙,似乎是欣慰,也似乎在想着什么,半晌无语。
李二陛下搂过爱妃,温言说道“小郎是凭着本事挣来的爵位,有功于国,有益于民,朕方以侯爵酬其功。爱妃也莫要担心其恃功骄纵,当欣慰徐家有此俊杰才是。”
徐惠笑了笑,说道“臣妾以前有所担心,现在嘛,却觉得顺其自然最好。陛下赏罚分明,臣妾向来是心服口服的。”
李二陛下轻抚着爱妃的香肩,说道“若不是齐霖年纪小,朕的封赏还要重些。齐霖刚刚上了奏报,建议朕削减租庸调,而加大商税的收取。”
徐惠转脸看向陛下,她对此没有研究,也不了解来龙去脉,静等着李二陛下解释说明。
李二陛下继续说道“齐霖一向重视商贸,在大盈库任职也就罢了,在地方上经营,朕却是有些疑虑的。担心商贸一盛,有害农耕。但从甘、肃二州的实际情况看,担心没有必要。”
停顿了一下,李二陛下继续说道“以商补农,减轻农耕百姓的负担,这确实是个好办法。”
徐惠约略明白了,说道“农户少交租庸,负担便小了,自然不会生出弃农从商的心思。历史上的明君,差不多都是轻赋薄役,与民生息。贞观已是治世,陛下欲更进一步,创建盛世否”
李二陛下哈哈一笑,说道“开创盛世,固所愿耳。”
脸朝黄天背朝天的农民,是最辛苦的一个阶层。同时,由于居住相当固定,产出好计量,也是统治阶级最容易获得赋税的对象。
所以,封建统治者把农民排在第二的阶层,即所谓的士农工商。但实际上,农民的收入差不多要排在最末,生活质量更是比商人差之千里。
唯一的有利之处在于农户能够科举,而商人则被排除在外。但平常的农户,要供出一个举子,会有多少艰难,又能有多少农户能够承担这个花费
所以,在徐齐霖看来,光靠种地想要发家致富,在古代很困难,顶多是家有余粮而已。
而农民要增加收入,除了种地增产,还有开展第三产业,以及减负降税。
前两项,徐齐霖在甘、肃二州已经做出了示范。最后一项,就只能等到朝廷允准了。
当然,徐齐霖也是有所预防的。在奏报中,他建议李二陛下减负降税的幅度不宜太大,以十分之一为最好。
因为人们的心理就是得利喜损失怒。说白了,往下降自然是好,人们会交口称赞;可降下去再往上涨,人们的怨气就上来了。
这就象皇帝施恩于臣子一样,都是一步一步的,很少一下子就给到位,弄得以后不好办。
所谓的赏无可赏,差不多也是同样的意思。
徐齐霖上完奏报之后,就已经做好了交接离职的准备。虽然不知道接任者是谁,可这也不关他的事情。
他要走了,在甘州设立的大盈库织造工坊却不会搬迁。河西和高昌将是棉花的生产基地,按照古代的运输,就近加工则是最经济的办法。
而从长安带来的那些转了“市籍”的奴婢,多数也不愿走。甘州的发展有目共睹,生活水平不差,更有一个清静的优势。
这些遭受过苦难,饱受过歧视,曾经与“畜产”同类的苦命人,更想在甘州过平静的日子。
“想好了,就在这里当管事儿”徐齐霖面色平和,对周琪问道“其实,回到长安也一样,不再是奴婢了。”
周琪拜倒在地并不起身,含泪答道“徐丞的大恩大德,奴家永世不忘。可长安,却是不想再回。”
感谢是应该的。若不是徐齐霖替她们争取,这一辈子都是奴婢。老死在掖庭里的犯妇还少了
徐齐霖点了点头,说道“不愿回去就在此安生过活吧,好在还是大盈库的机构,有什么事情,某若在位,也能照顾一二。”
说实话,徐齐霖挺舍不得周琪的。几年来的锻炼,周琪已经是精明强干,一个管事儿都有点屈才。
奈何,大唐虽然开放,可女子想要成为官吏,却是千难万难,绝不是徐齐霖有能力改变的。
但在大盈库的机构里,他还是有些权力提拔任用些女管事儿的。虽然没有名义上的官吏身份,但待遇还是相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