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似乎并不是上策,大唐的人口基数在那儿摆着,想稳固占领,有困难。
重创高句丽呢,把高句丽的势力范围赶回到鸭绿江以南,让高句丽和百济、新罗继续掐架,而大唐隔江而望,是不是可以坐收渔人之利
等到这三个小国掐得差不多了,大唐再顺势进军,一举全灭,岂不美哉
徐齐霖左思右想,觉得甚为可行,不由得捏着下巴坏笑不止。
当然,这个策略未必会合李二陛下的心思。他太好名了,灭国之功,全复旧土,是他的一个人生目标,岂能不竞全功
想个什么借口促成此事呢徐齐霖陷入了沉思。
京城长安,东宫。
李承乾没有搬迁到大明宫,反倒是因为父皇离得远了而觉得更加自由。
但李泰因为括地志的编撰而大受赏赐,却让他感到了极为不快,甚至是感觉到了父皇的宠爱已经转移到了胖弟弟身上。
皇位继承权有些悬,尽管李二陛下对外也丝毫不露口风,但李承乾还是能觉察到威胁。
虽然李二陛下又给他指定了一个更严厉的老师魏大喷子。可魏大喷子已经身患重病,力不从心,也无法时时监督,对李承乾的影响并不大。
做出这个决定,李二陛下似乎在向外人表示,自己没有易储之心,还对太子期盼殷殷。
可李承乾却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这是父皇的最后挽救,也是自己的最后机会。显然,他并不珍惜这个机会,却对父皇宠溺四弟,派来魏大喷子而又生怨忿。
既然已经立自己为太子,却为何褒奖赏赐都给了胖弟弟,为何把一个比一个严厉的老师都派到自己这里
要是自己真被废了李承乾一想到历史上废太子的下场,就觉得后背发凉,不寒而栗。
是坐以待毙,还是放手一搏,现在就摆在李承乾的面前。似乎只有这两条路,非生即死,没有别的选择。
只想着别人如何如何,却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问题,这就是李承乾的性格。
李二陛下对李四胖大加褒赏的同时,还下诏“自今皇太出用库物,所司勿为限制”。也就是说,给李承乾开了张可以随意填写的空头支票。
李承乾若还有那么点幡然醒悟的话,就应该再三拜辞。即便花用,也不会太过分。
可他偏偏是无可救药,拿着老爹的特批,使劲地败家。史载“未逾六旬,用物已过七万。”
要知道,李承乾作为皇太子,俸禄肯定是不会少的。而他花的这七万钱,全部属于计划外开支,就是穷造。
而如此铺张浪费,自然引起了朝臣的不满和劝谏。李承乾的另一位老师张玄素,便上奏痛批太子的骄奢。
李承乾却不觉得自己有错,再次派出杀手,命其趁张玄素上早朝的时候,“以大马棰击之,几毙。”
嗯,杜正伦因为教育不了李承乾,被贬谪出京;这回,张老师竟被打得差点没命。
如果再加上李承乾派杀手去干掉于志宁而未遂,已经有三个老师栽在了李承乾这根朽木上。
而李承乾所派的杀手张思政和纥干承基,看到于志宁“寝处苦块”而不忍杀之。相比李承乾的冷酷狠毒,倒是更有些人味。
你就说李承乾的种种行为,配不配当太子还想着继承皇位,为所欲为,真真是痴心妄想,不自量力。
如果真的让李承乾登基为帝,以他的残暴,对大唐来说,绝对是一场灾难。
李二陛下岂能让自己辛苦打造的大唐毁在李承乾手里李承乾的种种行为,让李二陛下的挽救全部落空,易储其实已经是不可改变的事情。
而李承乾到现在不仅不思悔改,还在做着美梦。他以为如果干掉屡出岁头的胖弟弟,这皇位就会稳稳落在他的头上。
可杀弟这话怎么能明明白白地讲出来,起码现在还没到那个份儿上。但李承乾的隐晦话语,还是让手下亲信感到震惊,谁也不敢轻易作答。
李承乾见没人吭声,也只好自己来点名发言了。
他的目光先移注到杜荷身上,停顿了一会儿,又看向了赵节,觉得这家伙比较积极,应该能领会自己的意思。
李承乾勉强缓和了下口气,问道“阿节,你以为当下要如何应对”
赵节的眼皮跳了一下,故作思索状,半晌才答道“禀殿下,魏王并无结交臣僚,想必还未有谋谪之心。下官以为,当下不需妄动,静观乃为上策。”
李承乾从鼻孔中重重地喷出气息,对赵节的话很是不满。还静观呢,太子之位都要不保了,难道你看不出来
杜荷何尝没有看出李承乾的杀意,但他也不想当这个出头鸟,可还要显出他的智慧,便缓缓说道“要对付魏王,下官倒有一计。”
“快说。”李承乾眼光一闪,急着催促道。
杜荷淡淡一笑,说道“殿下可派人搜集魏王罪状,整理后于午门上书。”
李承乾有些失望,但还耐着性子问道“此举颇为耗时,且能否搜集到罪状,还未可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