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齐霖微露惊咦之色,说道“如此藏头露尾,秘奏之可信度存疑。微臣没有调查研究,没有发言权。陛下若想追究真伪,一是追查秘奏者,二是派人去洛州,岂不很容易便能查个水落石出”
李二陛下捋着胡须,陷入了沉思。徐齐霖的不慌不忙,倒让他也冷静下来,仔细琢磨之下,也发现了一些疑点。
秘奏能从午门递进来,岂是平常人能做到的哪怕是魏王府中官属,也没这个能力。
也就是说,秘奏者能交结宫中的侍卫,甚至是更高级的军官。只凭这一点,李二陛下就心生寒意。
再看秘奏中所列的李泰的罪状,多是危言耸听,却无实据证人。看着令人气愤,仔细琢磨,却有漏洞难掩。
刚刚急气攻心,实在是有些冲动了。李二陛下轻抚额头,终于从急怒中摆脱出来,智商又上线了。
其实,李二陛下就是个暴脾气,但可贵的是能压制下来,不在急怒中做出决定。
否则,魏大喷子和朝中那些面折进谏者,早被杀光了。
徐齐霖见李二陛下的神情,知道他已经能冷静思考,便继续说道“若是陛下信得过微臣的公忠体国,微臣去新安亦可顺道去洛州调查一番。明察秋毫嘛,微臣自觉还是有这个能力的。”
李二陛下斜睨了徐齐霖一眼,说道“公忠体国是有那么一点,明察秋毫还是算了。在甘州遇刺,你可查出凶手”
徐齐霖挠了挠头,有些赧然地说道“虽未查出,可也把凶手吓得不敢露面。”
李二陛下对徐齐霖的辩解只是哼了一声,缓缓说道“此事不可外传,朕自会派人查实。”
“微臣的嘴象石头一样严实。”徐齐霖赶忙保证,又接着说道“微臣此番入宫,除了向陛下辞行,还有些许建议上奏。”
“拿来朕看。”李二陛下坐直了身子。
徐齐霖只好自己上前,把奏报呈给李二陛下,说道“宫外还有微臣制作的沙盘,是不是让宫人抬进来”
李二陛下点了点头,低头打开奏报阅看,却是徐齐霖关于河西的详细研究。
在这份奏报上,徐齐霖将河西走廊的地位提到了国家安危的高度。从汉朝历史上看,也确实如此。如果河西失陷,长安便会直面威胁。
而从现在的形势来看,河西以北的游牧民族是难以构成威胁的;但南面,虽然有吐谷浑作为屏障,可吐谷浑的战力堪忧,未必能够起到作用。
李二陛下捋着胡须,轻轻摇头,说道“你顾虑吐蕃的威胁,大可不必吧”
徐齐霖已经让宫人把沙盘抬了进来,听到李二陛下这样说,赶忙说道“陛下请移步,在这沙盘上能看得更为清楚。”
李二陛下起身走过来,在沙盘前驻足,仔细一看,不禁赞叹道“这个沙盘做得极好,西北地理形势一目了然。”
徐齐霖嘿然一笑,伸手指点着说道“陛下请看,这里是河西,这里是西域,这里是吐谷浑,这里便是吐蕃。”
李二陛下点头,说道“嗯,看过沙盘,才知各地的确切情形。这吐蕃,地势很高啊”
徐齐霖用力点头,说道“吐蕃地势很高,气候寒冷,这是他们的极大优势。因为高寒,一般人很难适应,去了那里会呼吸不畅,浑身无力,甚至因此而丧命也不稀奇。”
李二陛下沉吟着说道“你是说吐蕃只倚靠地利,便可立于不败之地连我大唐军队也难以取胜”
徐齐霖说道“要说取胜,也不是不能,但却绝不是在吐蕃之地。如果两国开战,我大唐军要争取在吐谷浑将其击败,并尽量歼灭其有生力量。”
“吐蕃有地利优势,可也有其弱势,便是人口少。经一重创,便能消停十几年。陛下可以看到,吐谷浑地势也较高,但与吐蕃比,还是差了很多。我大唐军队若在些作战,或在此驻扎,对高原的适应力也会逐渐增强。”
李二陛下笑了笑,对徐齐霖如此看重吐蕃并不是很在意,伸手指了指,说道“若是吐蕃与我大唐为敌,连西域也会遭遇战事啊”
“陛下英明,看得极准”徐齐霖赶忙添油加醋,“不仅是西域,还有陇右、河西。凭吐谷浑的实力,难堪为我大唐屏障。”
李二陛下看着徐齐霖急切的样子,有些好笑,问道“你是对朕赐婚吐蕃有异议还是现在就要与吐蕃开战”
徐齐霖赶忙摇头,说道“微臣一没异议,二不是要开战,而是要防患于未然,现在便对吐蕃加以警惕和防范。”
李二陛下暗自松了口气,说道“如何防范哪”
徐齐霖斟酌了下言辞,便开口说道“松州一战,吐蕃见识了我大唐军威,自知不敌,方才前来求婚。表面上恭顺,实则是卧薪尝胆,以为后图”
吧啦吧啦说了一大通,徐齐霖嘴都说干了,才最终下了结论,“赐婚可以,陪嫁却可作文章。什么先进的科技、工艺和历法,一样也不给,能工巧匠,一个不带”
“瓷器、丝绸等奢侈品多带些,儒家经典和佛经多送些,和尚也多派些,再混进些间谍,打探吐蕃的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