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金海给他所有孩子们打了电话,让他们晚上都到家里来吃饭,他要把这个被他一眼看好的小伙介绍给孩子们认识。
武金海夫妇有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这三个孩子没来日本之前在中国就已经结婚,来到日本后,日本政府也给他们三个已经成家的孩子分别安排了公租房。三个孩子虽然不是住在同一个大院里,可相距老两口家也都不远,大女儿家离老俩口家不过几百米;小儿子来日本后凭个人能力买了个一户建(类似于中国的小别墅),就将政府分配的公租房退了回去,小儿子家的这所新居距离老俩口家不过三里地左右。
日本的房子普遍带有拉门,门拉严就是一个单间,门拉开就成了一个连通的大房间,可以做为客厅或大餐厅使用,武金海全家人聚在一起足有十几口人,晚餐摆了整整两桌,曹景奎看到他们一家人这么实在,又这么好客,他也很快和这家的老少爷们融合在一起。当天的晚餐他就撸膊挽袖子的当起了掌勺,用餐开始后,大家一致称赞他做的菜好吃。从这以后,每到逢年过节,这家人都会约曹景奎来家里做客,并且多由他主掌炒勺。
晚间吃饭的时候,武金海问曹景奎:“来到日本后,除了去学校学习日语还干些什么?”
“学校每天上半天课,余下的时间就是复习日语,虽然想出去打工,可是语言不通,也不敢出去找工作!”
“我以为你在咱们段办公室工作,拿笔杆子的手干不了啥活,可是看你刚才切菜炒菜的麻利劲,我认为你行,想在日本站稳脚跟,必须不怕辛苦,能文能武,好样的!”
“大爷,您高看我了!长这么大我还没有自卑过,来到日本后,我才觉得自已很渺小,话不会说,事不会办,不知道怎么和别人沟通,连上你家来这样一点小事都得要大爷大娘去车站接,在日本,我感到自己都不如一个小孩,竟然没有一点可以施展的能力!”
“这就应了咱们中国那句老话,‘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别说你了,我来日本这么多年了,日本话照常听不懂,和我同在海边钓鱼的日本老头和我说话,我就用手指指耳朵,假装耳聋听不见,日本老头以为我是聋哑人,以后再见面只是跟我点点头,就不跟我说话了……”
老头儿酒量不大,但是很健谈,聊着聊着,他就提起了打工的事,“我觉的你可以一边打工一边学习,你大姐那个地方是专门给超市加工蔬菜的,她们哪个地方的活谁都能干,就是洗菜,切菜,包装,如果你不嫌弃,放学后可以去她哪里打工,虽然工资不高,一个月挣十万八万的也不是问题!”
“那可真是太好了,这活我能干,那就麻烦大姐给我问问吧,如果可以,我明天就可以去上班,周六周日都不用去学校。”
“你大姐是这个地方的班长,用临时工干活她说了算!”
在一旁吃饭的女儿叫小娟,她是这个家里的老大,她身下还有两个弟弟。见父亲没征求她的意见就大包大揽,她有点嗔怪地说:“看我爸说的,我在那里虽然是个领班,可也是个给人家打工的,啥权也没有,用不用人我说了也不算,还得问人家老板!”
曹景奎急忙打圆场说:“对对,这我理解,怎么也得先问问老板,缺少人手我就去,不缺少人手大姐也不要太为难,这事行不行我先谢谢大姐!”
武金海的小儿子是日企的一个营业部长,在单位也算有点实权,说话也向他父亲一样直接,“不就是找个活干吗!这个容易,如果大姐那边不行,找活的事包在我身上!”
弟弟的这句话一出口,就等于“将”了姐姐一军,姐姐忙改口道:“我估计差不多,我们是一天两班倒,分早班和晚班,根据你上学的情况,你啥时候有空啥时候来上班就行了,干几个小时的活就计几个小时的工资!”
弟弟问:“就这么定了,不用请示老板?”
姐姐笑着责怪弟弟:“就你多嘴,一点儿也不给姐姐留面子!”
“大姐的能力我还不知道吗,只不过你说话总是留有余地,这一点弟弟得向你学习,我的最大毛病就是说话太满,话说出来之后没有一点回旋余地,就象刚才对小曹说‘找工作的事包在我身上’,我只不过快当快当嘴而已,我哪有那么大的能耐,如果不是姐姐把这事攬过去,我还不知道怎么收场呢,谢谢大姐!”
......
第二吃过早饭后,曹景奎跟着武金海的大女儿去了蔬菜加工厂。这个厂的老板也是一位华裔日本人,听完小娟姐介绍之后,他点头表示同意。
这是曹景奎来到日本之后找到的第一份工作,从这一天开始,这里就成了曹景奎放学之后必来的工作场所。他在这里干了能有三四个月的时间,直到他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之后才离开这里。
第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曹景奎到超市买了些水果,又去武金海家里看望拜谢了两位老人,让曹景奎没有想到的是,在他去加工厂上班之后,老两口竟然到自行车专卖店给曹景奎买了一辆新自行车。
从电车站到加工厂大约有3公里路程,如果步行,需要半个多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