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一章 后记 客观看日本(3 / 4)  我在日本打工的三年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价和公交巴士相差不大。

    在早晚上下班时段,日本城巿道路的车流也很密集,但汽车很少鸣笛,司机们开车不急不躁,路上交通秩序井然,这也让不少中国游客叹服!日本人开车很少加塞强行,该让时就主动让,并线的时候都是两个车道的车依次交替。

    自觉遵守交通秩序、耐心等待、不按喇叭巳成为司机们心照不宣的做法。越是这样,交通秩序越好,人为造成道路堵车的状况越少。

    日本街头的摄像机很少,日本交警对司机道路交通违章的罚款扣分不依赖道路上的电子监控设备,而是靠在蹲守或巡视中抓现行。

    在饮食方面,日本可以说是自成一体,一般称之和食或是日本料理。和食讲究清淡与味鲜,忌讳油腻。典型的和食有:寿司、拉面、刺身、天妇罗、铁板烧、煮物、蒸物、酱汤等等。此外,还有饭团和便当。

    在医疗方面,日本的医疗环境比较好!日本公民无论住院还是看门诊,无论是在本地看病还是到外地就医,只要出示本人的医疗保险证,在全国任何一家医院或是诊所看病取药,个人只承担医药费的百分之三十,少年儿童看病住院均免费,70岁以上老人看病住院个人承担的费用不到百分之十五。由于医药分开,加之监管严格,不存在过度医疗的问题。更没有主治医生或手术的外科医生收患者家属“红包”的医疗乱象。

    日本人的文明礼貌是值得肯定的,这不仅仅表现在服务态度上,一个居民楼里的人乘电梯碰到一起,互相之间都要问声“你好”!离开时都会说声“再见”;陌生人问路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表现的很到位;自己或孩子给别人带来了妨碍或不便,都会连声说“对不起”;问事情或麻烦别人时,也都是客气话和请求的话在前,要问的话在后。日本人的这种文明礼貌和细致周到不一定是在“好感”驱使下产生出来的“热情”,而是在日本民族气质和文化熏陶下自发产生的一种行为举止。

    日本人的交往理念是尽量不去麻烦别人,也不希望别人麻烦自己;交往的时候严格按照彼此地位使用相应的礼节。日本人各忙各的,“全天候”朋友一般不多;家族间的亲情关系也不象中国人那样致密。

    在一些举手之劳的小事上日本人很乐意助人,在共同作事上日本人也是很好的合作伙伴。但是,要想得到物质上的帮助和持续性的帮助,日本人并不是理想的求助对象。比如亲属和朋友之间相互借钱,在家闲着的父母帮助忙于工作的子女照顾孩子等都不像中国人那样慷慨和助力。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不少二战时期遗留在中国的孤儿回到日本后想投亲靠友,但让他们失望和心寒的是,能得到亲人帮助和资助的人很少,绝大多数“归国者”只能靠政府的救济度日。

    日本是一个很讲规则的社会,除了法律、法规的维护,还有公序良俗的约束。日本民族内敛、坚韧、勤奋、守纪律,多数人比较有礼貌也比较老实,花花肠子多的人很少。但日本人中也有一些人心胸狭窄,而且比较固执。日本是自杀率比较高的国家,且不说武士年代血染樱花的历史,就是近十几年来,日本毎年的自杀人数都达到两三万人。据日本警察厅公布的数字,2014年日本全国自杀人数为32845人。自杀者中71.5%为男性。50岁至59岁自杀者人数最多,占19.8%。按职业分,57%的自杀者无业,其后依次是雇员、自营业者、学生。自杀原因从高至低依次为:健康问题、经济和生活问题、家庭问题、工作问题、名誉和自尊问题等。

    日本人做事普遍比较认真,并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具有追求完美的匠人精神。与中国人活跃的思维和灵活善变、视野开阔的优点相比,多数人日本人视野不够开阔,不善于应付非程序化的挑战性工作,这也是导致许多日本民营企业越作越小、越作越亏,最后负债关闭的主要原因。

    日本的基础设施非常完善、并且坚固,尤其是道路、桥梁、排水防洪、江河湖海堤坝、山体护坡等基础建设不会有层层转包、偷工减料的工程乱象。这样的工程完工后大都会一劳永逸,经历上百年的风风雨雨也会坚如磐石。

    日本政府部门按部就班很务实。警察对国民态度很和蔼。日本公职人员为民众或企业办事绝对是公事公办,不存在拿、卡、要。靠请客吃饭、行贿送礼拉关系走后门在日本行不通。

    日本是一个多元化社会,每个人对自己前途的想法很独立,除了谋生需要外,许多人有自己毫无功利性的个人爱好并努力踏实地实践着自己的“理想”。

    日本同时是一个比较西化的国家,民族文化兼容并蓄,不断把先进的外来文化很自然地融于自己民族的思想与生活,丰富着自己民族的文化。

    二战结束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在全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日本的环境也曾遭到过严重破坏。在五六十年代,日本的江河里流淌的全是臭不可闻的工业污水,淡水中的鱼虾和生物近乎灭绝,人们的饮用水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汚染。水中的汞污染使很多人得了水吴病,大气污染导致无数人得了哮喘病,砷污染引起很多人五官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