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正是这样的一段情缘,才在歌舞升平里引出了《安史之乱》的阴影。忆当初日正中,花满地,衣袂飘飘霓裳举,却不料渔阳鼙鼓动地来。
最近写完了小说《东宫》,跟几位制片人接触,谈及电视剧改编。因为里面有好几处歌舞场面的描写,情节中亦有《踏歌》,所以一直觉得惴惴不安。孙颖老师已经病故,现在还有谁可以一挥而就,编排出那样举世无双的歌舞呢?改编这些歌舞的时候,到底怎样才能表现出想要的效果,会不会再次被视作道具师和服装师的敌人?不过亦是杞人忧天吧,比如前几年的电视剧《贞观长歌》,里面亦有一支《西洲曲》,十分婉转动人。镜头绕过曲折的假山,方当韶龄的绿袖翩然起舞,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这时候的歌舞还是灿烂天真的。后来命运颠沛流离,绿袖身在瓦肆,剧中的闵国器狂放张扬,天子呼来不上船,宁可不奉召,也要留下来看这一曲《西洲曲》。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第三次亦是全剧最后一次,绿袖在唐太宗面前一舞,此时的绿袖被负心抛弃,父亲和知己闵国器已经蒙冤而死……这一舞的数次镜头切换里,都在婉转的乐声中看到她眼里的泪光。同一支舞,却如白茶三沏,滋味愈加不同。强作欢颜,明媚鲜妍,谁能消风刀霜剑严相逼?
即使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妃,也不过于马嵬坡“宛转蛾眉马前死”。薄命的并不止红颜,薄幸的却只是君王。像是一场欢歌艳舞,见青山,对清歌。
是霓裳一曲千峰上,长安回望绣成堆。
2010.4.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