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读后感——荒诞而深刻的严肃文学(2 / 2)  第二十二条军规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自己做不了任何惊天动地的大事, 但面对约塞连的逃跑计划, 他还是决定留在岛上, 与其它可怜的士兵们共渡艰难, 等待上帝的拯救. 牧师是一个典型的有信仰但信心软弱的人. 象是>中的彼得, 他是主耶稣的十二个们徒之一, 在耶稣被钉十字架的时候, 三次否认与耶稣的关系, 此后又对自己的行为后悔痛苦. 主耶稣复活后仍然信任他, 鼓励他成为教会的领袖, 从此他再没有软弱过, 直到最后也死在十字架上.

    以上的人物算得上是书中的几个 “正面人物”. 还有很多象约塞连这类说不了豪言壮语, 本份地尽了自己认为当尽的义务, 却被逼得言行举止疯狂的小人物们. 他们真正的敌人不是德军, 而是直接操纵着他们命运的上司们. 他们实际上内心柔弱善良. 一心想逃离这个看似合情合理, 实则混乱荒唐的世界. 瑞典真的是他们所有人都能乞及的出路吗? 瑞典躲过了二战, 能躲过其他各式各样的战争吗?

    下面我们看看几位反面人物吧.

    德里德尔将军和佩克姆将军: 两个死对头, 一直在想办法把对方比下去. 不要以为他们只是两个小丑, 他们可是率领着拥有最昂贵武器和最机敏的士兵的将军们. 他们深谙操纵权力的技巧, 言行举止拿摄得正好是做将军的派头. 可是他们内心想的是什么, 只有他们自己和上帝知道. 因此他们虽然贵为将军, 吃苦的不是他们, 出风头的却是他们. 在世人眼里, 他们是英雄中的英雄; 而在上帝面前, 他们必 “照他们所行的受审判”(启示录20:12).

    卡思卡特上校和科恩中校: 约塞连中队的直接领导. 用狼和狈来形容他们俩非常贴切. 他们相互鄙视又相互利用, 目的只有一个: 做更大的官握更大的权力. 卡思卡特上校才不在乎飞行员们被他逼得发疯, 他恨不能一下把飞行定额提到六千次, 这样他就可以要求飞行员们完成足够多的爆炸任务, 多到把地球表面全都炸翻, 而他终于感动上级把他升为将军. 他才是一个真正的疯子呢. 科恩中校可能比他理智一点, 所以能帮卡思卡特上校把他疯狂的计划有板有眼, 有尺有度地实施下去. 他是真正的侩子手. 不幸的是中队里的约塞连太捣乱, 可能会让他们的升官计划泡汤, 最后他们俩一致决定: 同意约塞连回国. 条件就是让约塞连喜欢他们, 加入他们中去, 回国后赞美他们. 更不幸的是想回国想疯了的约塞连竟然拒绝了这个看似完美的双赢合同, 选择冒死亡和军事制裁的危险逃跑了.

    沙伊斯科普夫将军: 这个有俄罗斯名字的人开始只是军校里的教官. 最最热衷于阅兵. 每时每刻都在绞尽脑汁想如何让成百上千的士兵们表演世上最威风的阅兵式. 因着德里德尔将军和佩克姆将军的争斗, 他竟鱼翁得利, 被提升为将军. 他是另一种状态的疯子. 没有人爱他或喜欢他, 连反面人物们也不喜欢他, 连他的妻子也放弃了他. 他却兴致勃勃地继续琢磨他的阅兵训练.

    米洛.明德宾德: 这是书中描述得最精彩的人物. 一个小小的中尉. 利用岛上大官小兵们的食欲, 现有的飞机设备军费, 做起了前所未有的投机贩卖大生意. 最后还成立了M&M辛迪加(一种垄断集团的名称)把所有人接收为成员, 甚至德国人. 因此生意兴隆, 成就了比二战胜利本身更值得炫耀的商业胜利. 斯诺登死前, 约塞林想用急救箱里的吗啡为他止痛, 结果发现空荡荡的药箱里留着这样的纸条: “有益于M&M辛迪加联和体就是有益于国家. 米洛.明德宾德”

    这是一本不容易读的. 也恐怕只有在美国这种国家能发表这种内容和形式都不符合传统的书. 作者约瑟夫.海勒花了八年的时间写成. 我读的时候也觉得十分吃力, 但仍然愿意读下去, 因为若不从头读到尾, 就不能得到一幅完整的画面, 象毕加索画的那种: 怪异但让人震惊. 这本让我有很多相悖逆的感受: 荒诞和严肃, 混乱和清晰, 疯狂和理智, 疑惑和坚信…… 正如这个有战争有和平的世界, 常常黑白颠倒一样.

    读完了整本书, 可能你仍然不明白 “第二十二条军规(CATCH-22)” 到底是什么. 军官们一直在用这条军规威胁士兵., 士兵们一直屈服于这条军规的淫*威之下. 它似乎没有任何具体的内容, 但却可以包涵各种不同的内容. 它是一个陷阱, 一个圈套, 一个由人约定俗成来制约人的规则. 它是属世的捆绑. 若没有属天的拯救, 我们没有一个人能逃脱. 我们正是我们自己的罪的奴仆.

    耶稣说: “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 就真是我的门徒. 你们必晓得真理, 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 (约翰福音8:31). “除他以外, 别无拯救; 因为在天下人间, 没有赐下别的名, 我们可以靠着得救” (使徒行传 4:12).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