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三百四十九章 央视春晚(2 / 3)  华娱之黄金年代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如此,梅艳芳还投身影界,凭借《胭脂扣》拿下了金像奖、金马奖、金龙奖和亚太影展四料影后。

    可惜的是,梅艳芳由于档期冲突,无法参加1994年春晚。

    原来是档期!

    “梅燕芳没问题,我来负责联系,您看什么时候让她过来,参加彩排!”

    彩···彩排!?

    郎坤直接愣住了,香江的大明星,居然还能过来彩排?

    “易总,您说的···这是真的吗?”

    事实上,不光是梅燕芳,香江方面还推荐了周闰发、赵娅芝、叶彤等人,但他们均因为档期,没法参与春晚的录制。

    怎么现在易青一句话就能把这件事给定下来啊!?

    还能让人提前过来,参加彩排。

    “这样吧,除了梅燕芳,周闰发也能过来,您希望谁来,到时候,给我列一个名单,另外,定好时间,保准全能到。”

    好家伙的,这大包大揽的,到底是真的假的啊!

    郎坤有点儿拿不准,看向了王峰,王峰心里也在画魂儿。

    “小易!这件事可不能开玩笑啊,春晚到时候要面对的是十几亿的观众,一旦出现问题的话,我这个台长都承担不起责任。”

    “您放心,我什么时候干过没谱的事啊!”

    那就······

    “郎主任,你先拟定一个名单给易总吧,到时候,咱们再定。”

    郎坤闻言,也只能如此了。

    这件事算是解决了,总算是不至于让他第一次挑大梁,独立执导春晚就没了港台明星来锦上添花。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问题。

    “这是语言类节目的节目单,还有剧本,节目是不少,好节目也很多,可是,总觉得还差点儿什么,易总,我看过你之前担任总导演的京台春节联欢晚会,当时的好几个语言类节目,都非常精彩,而且,我知道,那些语言类节目的剧本,基本上都是你提供的,所以······”

    这是打算要剧本啊!

    易青接过郎坤递过来的那些剧本,一看名字就非常熟悉。

    不得不说,94年春晚,还是为全国观众贡献了不少好的语言类节目的,让这个春节平添了几分笑声。

    杰森.斯坦森和蔡大妈合作表演了小品《越洋电话》,这个节目不错,不过易青对两人的感表演并不怎么感冒,当然,对蔡大妈和谁合作的表演,易青都不感冒,也get不到笑点在哪里,总觉得有点儿尴尬。

    不过,作品中的一句话倒是正义得很:到时候咱站起身子活。

    听罢顿觉热气沸腾,这既是对那是社会情态的一种描摹,也对现今的时代有激励和鞭策功用。

    另外石福宽、斗爷等人,合说了群口相声《跑题》,一群人从开会解决跑题的问题,聊到了喜马拉雅山从哪边攀爬,骆驼为什么不会口渴的问题?解决跑题的问题却依旧跑题,现实意义······

    好像也没啥现实意义,之前马三爷的《开会迷》已经讽刺过了。

    黄大人和侯三爷表演了小品《打扑克》,用名片来作为牌这是一种极其巧妙的构思,另类的表演方式也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包袱段子层出不穷,成为一时的经典之作。

    最重要的是,将一些社会现象有机地串联了起来,成为这个作品中的枝叶,从而提升了作品的魅力。

    朱老茂和陈小二也联手奉献了一个喜剧小品,演绎了传统古彩戏法的魅力,一场《大变活人》引来了全场的轰动,这也是两人的一次自我突破和尝试,给观众不一样的感受。

    节目中,陈小二对从美国进修回来的朱老茂不以为意,观众也发觉所谓的进修学习,最终逃不出古彩戏法的框架,一种自豪感从内心升腾。

    不过易青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初出茅庐的梅亭,哇塞,那是真漂亮啊,精致的面容,大长腿,一身晚礼服站在台上,什么都不用干,熬夜都值了。

    还有牛冯这组黄金搭档,合作表演了经典相声《点子公司》,至于这个作品的背景和创意来源,无须赘述,那年头,这种所谓的点子能人很红,但一个个后来全都被扒出来鞭尸,就是一帮嘴炮,屁用没有。

    不过作品中描述的不少点子,很多年后,仍被观众津津乐道:像是如何让观众的腰包迅速鼓起来,牛乡长当时的回答是“换成零钱”,似乎多换点津巴布韦货币也不错。

    作品中的不少点子后来也成为现实,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是不是很惊讶!

    所谓的点子达人提出来的点子,事实证明全都是馊的,反而是一段带有讽刺意味的相声,以包袱的形式抛出去的点子,反而成了现实。

    好像···更特么讽刺了!

    还有少不了的赵老师,今年她的作品是《吃饺子》,没讽刺谁,也没讽刺任何社会现象,完全就是新观念和老传统的对对碰,深度一般,但是经过赵丽荣老师的演绎,绝对经典。

    诶!我那口窝头呢?谁这么嘴欠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