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6章 一队行商(2 / 3)  墨桑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过高大茂盛的芦苇丛,靠到了江边。

    李桑柔抱着块木板,她能凫水,可她那点儿水性,不足以游过江宽水急的大江,在过江这件事中间,她是个累赘。

    窜条牵着根绳,游在前面一射之地,小陆子和蚂蚱、大头三个,推着李桑柔抱着的那块木板,木板前面系着的绳子,牵在窜条手里,三个人跟着那根绳子,推着木板,顺着急流,游的不紧不慢,往江南过去。

    子时前后,窜条爬上了岸,蹲在浅水中,一把把拉着一头系在木板上的绳子,将李桑柔和小陆子几个人,拽到岸边。

    小陆子和大头爬上岸,一路往前爬,凝神听着动静。

    这一片浅滩荒无人烟。

    李桑柔也上了岸,蚂蚱解下绳子,将木板推入江中,看着木板顺水飘走。

    五个人各自换好衣裳,将湿衣裳用油布裹好背好,各自整理好,李桑柔在前,蚂蚱他们拉开距离,排成一队,悄无声息的一路往东。

    天快亮时,远远的,有鸡叫声传过来,李桑柔调整方向,奔着那片此起彼伏的鸡叫声过去。

    天色大亮的时候,不远处,几缕炊烟在微风中慢慢飘摇,晨雾中的村庄,已经看的十分清晰了。

    李桑柔站住,示意小陆子,“带着大头,去村子里看看,问问这是什么地方,再弄点儿吃的。”

    小陆子点头,将包袱递给蚂蚱,和大头一起,往村子过去。

    没多大会儿,小陆子和大头就一前一后回来了,大头一只手两只,举着四个杂面大馒头。

    小陆子蹲到李桑柔旁边,先从大头手里拿过只馒头递给李桑柔,“刚出锅的,老大尝尝。

    这村子叫李王庄,挺大一个村子,一二百户人家呢,一半姓李,一半姓王。说这里是池州府,前面有个镇子,叫马头镇,今天逢集,村里好些人去赶集。

    这村里挺富,看样子日子好过得很。”

    小陆子举了举咬了一口的馒头,含糊道:“我们问的那家,那个大娘,听说大头是个傻子,就知道吃,说孩子可怜,刚出锅的大馒头,给了他四个!”

    “给我仨,给一个。”大头纠正道。

    “咱们去镇上瞧瞧。还是小陆子带着大头,我和蚂蚱、窜条一起。”李桑柔吃了馒头,开始分派,“还有,都得改个名儿,叫大名吧。”

    “我大名叫啥来?”大头捅着小陆子,问道,“叫啥来?”

    “叫李首,他是陆乘风,我叫李鱼,他是李蝗。”窜条顺手打了大头一巴掌。

    “头,首,窜条,鱼,蚂蚱,蝗。他是风哥,好了,记住了。”大头点了一遍,记住了。

    “看看集上有什么,们两个看看有没有骡马市,要是有,俩看着买一头两头骡子,或是驴,不要马,骡子和驴都尽量要好的。”李桑柔接着吩咐道。

    “好。那我俩先走?”小陆子答应了,见李桑柔点了头,从蚂蚱手里接过他和大头的包袱,分别背上,从林子里出来,往镇子方向过去。

    眼看着小陆子和大头走的快看不见了,李桑柔站起来,带着蚂蚱和窜条,跟在小陆子后面,往镇子过去。

    走没多远,路上的人就多起来。

    看来马头镇这个集,是个大集。

    路上的人越来越多,等到人挤人,人挨人时,前面也能看到马头镇了。

    马头镇外,以及镇子里的街巷里,摊贩一家挨着一家,人头攒动。

    李桑柔挤在人群中,没看路边摊,只仰着头,仔细打量着街道两边的店铺。

    守着镇头的好位置上,一连三四家,都是牙行,不过相比于外面街上的人流涌动,牙行里十分冷清。

    李桑柔挤进了一家牙行。

    “这儿不是铺子,不卖东西。”坐在牙行门口,翘着腿喝茶的老牙人,一脸嫌弃的斜着李桑柔,冲她往外挥着手。

    这娘儿们懞头懞脑,逛街都找不到地方!

    李桑柔回头看向蚂蚱。

    “这位爷。”蚂蚱一步上前,拱手见礼,“这是我姐,这是我小弟,这行里,怎么不热闹了?”

    “来过?有点儿面生。”见蚂蚱拱手说话,老牙人忙放下腿,站起来,一脸笑,拱手接话。

    “好几年前了,我记得……那时候热闹得很,是们家吧。”蚂蚱看起来有几分迟疑,往后退了两步,仰头看招牌。

    “是我们家,不用看啦,几年前那时候,可不是热闹得很!小哥面生,是跟着长辈过来的?小哥贵姓?”老牙人热情起来。

    “免贵姓李,是跟着我二舅过来的,后来又跟着我大舅去了一趟成都府,成都府那边热闹得很呢,这边,怎么这样了。”蚂蚱一幅初出茅庐的行商模样。

    “往成都府可都是大生意,李爷家里必定是做大生意的。李爷进来坐吧。”老牙人热闹的往里让蚂蚱和窜条。

    李桑柔一声不响的跟在后面。

    “北边真去不了了?”蚂蚱一边往里走,一边关切问道。

    “零零星星的能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