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52章,务必一看(2 / 7)  从1994开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析,要么是有同行陷害;要么就是沪市或京城那边得罪了什么人;要么就是你们的产品…”

    “产品没问题。”说着,林义把之前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

    “那就是得罪人的可能性更大。”苏温坐下拿支笔在白纸上写写画画。

    “因为如果是同行陷害,就不会只出现这么一家媒体报道。换作是我要打击同行,肯定会全方位出击,多家媒体一夜之间就把事情闹得天下皆知,提前把事情定个性:活的也把它弄成死的。”

    觉得此话在理,林义示意她继续开口:“所以是不是同行,等会朱阳买回来的报纸一看就知道。”

    “接下来我们分析得罪人这个事情的轻重。人肯定是得罪了的,但我分析对方不是什么大人物,不然和得罪同行一个理由,不会只用一家媒体攻击你们。”

    说着,苏温在白纸上又划掉一项,然后点着“沪市”这两个字,说:“大概率是在沪市得罪人了,不然一个远在京城的小人物不可能知道沪市发生的情况。

    当然,沪市背后这人也是有一定能量和社会关系的,不然请不到“京城青年报”的。”

    苏温说着,拿过报纸点着这篇新闻作者的名字说:“可以先从这人入手,然后顺藤摸瓜;同时让在沪市和京城的负责人开始自查,看看得罪过什么人,尤其是财经类,作家类,传媒、记者类的人。”

    林义闻言若有所思:“你是说,假设如果成立,是沪市的一个人从中作梗,那他串通“京城青年报”的作者,就暴露了这人也有可能是靠笔杆子吃饭的一类人。更有可能是同学之类的,或者同行认识的,对吗?”

    苏温轻柔的点点头。

    这时候,朱阳抱着一堆报纸回来了。见状,林义和苏温开始快速查看这些媒体。

    所幸,正如苏温猜测的一样,目前还只有“京城青年报”在报道这事,看来事情还没有往最大程度方向恶化,让林义松了一大口气。

    不过也不能放松警惕,今天有“青年报”报道,如果不加以控制,明天肯定全国的报纸都会转载。

    而且这事情既然“京城青年报”敢报道出来,那捂是肯定捂不住了的。

    所以最好的选择是先下手为强,对舆论控制加以引导。

    和苏温对视一眼,轻轻点头后,林义拿起桌上的电话打给蒋华:“立即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强烈谴责“京城青年报”的不务实报道。

    同时让葛律师以香江律师事务所的名义,代表步步高电子向全社会通报,将以法律的形式正式起诉青年报和刊文作者。

    还有,紧急和深城政府联系,尽快制定一个解决方案。”

    挂完蒋华电话,林义直接把电话打给潘文清:

    “你务必把手里的证据保存好,同时和沪市的公安部门等有关于组织沟通,尽可能的要求他们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澄清事实。并承诺事后会捐赠一批警车等物质。”

    接着又马不停蹄给北京的唐慕打了电话,除了要求自查外,还要他第一时间摸清刊文作者的社会关系。

    同时又吩咐关平,让人去沪市和京城进行调查与协作。

    接着又打电话给林旋,让她找关系迅速平息不利局势。

    看到林义动用了香江律师事务所,苏温一下就猜到了他的用意:“你是想通过起诉“青年报”来扭转社会舆论,甚至让步步高这个品牌更进一步?”

    林义点点头:“人不欺我,我不欺人。但是欺负到头上了,想要我善了,基本没可能。除非搬出我不得不低头的大山,那我也认,技不如人嘛。

    还好我们的步步高电子不是简单的内地身份,明年香江就要回归了,以葛律师的身份起诉。我到要看看青年报有几个胆子违逆大势。

    只要京城青年报认怂并登报致歉,我们紧接着大肆炒作一番,岂不比纯粹的打广告好的多。”

    看着林义侃侃而谈,此时苏温是非常欣赏他的。换一般人碰到这事情,基本是忙着救火,而林义却反其道而行之,要充分利用这次机遇,化险为安且要更进一步。

    “办法是不错。不过你最好还是带着蒋华去趟沪市和京城。”苏温又给了建议:这样即可以表示决心,同时也趁机认识一些朋友。

    林义点点头,说行,站起来之际又说:“要是你也去,就更好了。”

    不过林义说完就发现自己口误,苏温对此只是莞尔一笑,然后点点头走了。

    当天下午,林义就带着关平和蒋华等人赶往了沪市。

    等他们到达酒店的时候,潘文清已经把罪魁祸首给撵出来了。

    潘文清说:前几天的死亡事件虽然和我们无关,产品检验也合格。

    但还是有不少人打电话来敲诈勒索。也一直有人通过电话来施加压力。

    但都被我严词拒绝了,并警告对方:我们步步高电子是内地和香江合作的大公司。如果你们把我们的人抓过去,蛮干,是毫无道理的。事后你们就得承受香江律师事务所的起诉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