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老板几乎如法炮制,极力模仿本田与丰田。
他先是拆解了丰田花冠,反复测量、分解、检测,并研究其结构,试验其性能,认真分析其零部件。
然后,对没有专利的,王老板就照着做;如果有专利,就稍微把它改一改,继续做。
就这样老王同志通过大量采用非专利技术的方式,迅速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
如果没记错的话,大概是2oo5年吧。比亚迪汽车模仿丰田花冠,推出了比亚迪f3;随后推出的f3r与上海通用的凯越hrv高度形似。
而此后不久推出中级车比亚迪f6,则被人指责是广本雅阁和丰田凯美瑞的混合体;而其推出的比亚迪f8,更是被曝出极力仿照了奔驰轿车c级和雷诺梅甘娜cc……
王传喜因此被称“山寨大王”,这也是他至今备受争议的原因之一。
当时令人费解的是,虽然f3与丰田花冠的类似已经众所周知,丰田公司却迟迟没有对比亚迪提出侵权诉讼。
后来谈及此事,王老板透着微笑的眼睛背后又忍不住透露着幽默。他用一种技术人员特有的偏冷语气,不紧不慢地陈述着自己的经营哲学:
“知识产权要尊重,但可以回避。我们的车没有任何专利问题。比亚迪对那些属于其他厂家的专利,规避得一干二净,特别是汽车产品。”
王老板甚至还搬出了他的“五个面”知识产权理论:“汽车的外观专利有五幅照片,前面、后面、侧面、正上方和斜上方,这五个面都是相似的,就可能是侵权的。
但只要其中有一幅照片风格完全不一样,其余的完全一样也不侵权。”
同样的,作为比亚迪首席设计师,廉玉波更是毫不避讳地表示:“我们每年要拆很多车,有专利就规避掉,没有就拿来用,并做好了打官司的准备,而且1oo%不会让对手赢。”
凭借成本优势——丰田花冠的价格要1o万以上,而不仅“形似”甚至“神似”的比亚迪f3只要7万元,从未有过汽车销售经验的比亚迪竟然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大概在2oo8年,比亚迪轿车竟然超过有着多年营销经验的奇瑞与吉利汽车,成为国内自主品牌的销量冠军...
...
回忆一番当时的报道内容,再结合自己从业几十年的经验。林义有些嗤之以鼻地说:
“专利是死的,很多都可以绕过去。实际上一种新产品的开发,有6o%来自文献,还有3o%来自样品,5%来自原材料等因素,自身的研究实际上也就5%左右...”
说着说着,林义突然顿住了,重来这个世界这么久了,竟然忘记了分解专利这么重要的东西。
当即慎重对王欣说:“明天回到北极光微电子,除了恢复公司的正常运转外,你还要着手做一件重要的事情。”
“什么事情?”看林总这么认真,吃的正欢的王欣也把筷子搁纸碗上,侧耳倾听。
林义看着她说:“回去后,你要以最快的速度成立一个知识产权部门。
这个部门的重要职责就是对我们公司的各个产品事业部进行监督,随时提出哪些技术是别人的专利,哪些是可以改改就能用的,哪些是必须规避的...”
听了差不多2o来分钟,王欣懂了,林总这是为了以最快的途径获得大量技术,打算走专利流氓的路子了。
这种别开生面的方式,既让王欣佩服,同时也让她有点哭笑不得。
不过在这巨大的利益面前,这女人是一点免疫力也没有,于是想了想就问:“那这部门多少人合适?”
“目前没有硬性规定。不过随着时代的进步,所需要的人才也就越多,所以我给你设置一个上限,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过百。”
讲到这,林义又嘱咐道:“我们接下来不是要和郭老板大战么,那就让知识产权部门从这里开始练兵。”
“好。”
两人分开前,林义问到了“克隆”技术有没有备份。
王欣告诉他,不仅香江那边有备份,步步高电子也复制了一份走。
...
这个晚上,得到林义授权“怎么样对专利技术耍流氓”的王欣有点睡不着,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的眸子里,一闪一闪,仿佛看见了星辰大海。
而林义也睡不着,穿个大裤衩立在窗前,一边无聊的数着夜空里星星,一边等待葛律师的电话。
当然了,这个晚上睡不着的不仅仅只有林义和王欣,海峡对岸的郭老板在得知“王欣因证据不足而被释放”的消息后。
老郭气得大骂了一通,接着又紧急召集智囊团商议对策。
...
凌晨2:17,半瘫在沙发上恹恹欲睡的林义终于接到了葛律师的电话。
只见电话那头的葛律师压着声音说:“林总,2oo万撒出去了。”
林义嗯了一声,对这点钱不甚在意,而是问:“怎么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