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2章,激化(2 / 4)  从1994开始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动手做。”

    米珈带笑打趣了一番林义,接着又讲,“不过手艺肯定比不了你家大长腿的,等会别嫌弃就好。”

    林义口花花“嗨”一声,无所谓样子的手一挥,顿时狗讨人嫌的来一句,“么事,我这人好生养,只要熟了就好。”

    林义这气人的话,米珈安静里权当没听到,至于他好不好生养,按艳霞的话来说,就没见过比他更挑嘴的了。

    热腾腾的一碗面,配上木耳肉丝加煎鸡蛋,还有一份青菜,看着就不错。

    拿过筷子吃一口,林义才反应过来,“家里不是没菜了吗,你特意去买的?”

    “没,你进去洗澡的时候,书店那个年纪大点的阿姨送上来的。”

    懂了,米珈口里的阿姨就是刀疤老婆,刚才在下面看到自己连夜从医院回来,就问了一嘴,这也是一个有心人呢。

    菜的味道挺一般,对于林义这种吃惯了大长腿手艺的刁货来说,米珈的炒菜水平只能保证自己下得去嘴,不嫌弃,饿不死。

    不过面条倒出人意料的好,软硬适中,疏疏朗朗,有弹性有嚼劲,显然煮面的水温和火候把握的相当到位。

    林义接连吃了好几口,又夹了块木耳下嘴,嚼吧嚼吧咽下去才问,“你在日本是不是经常吃面条?”

    米珈看着还剩大半碗的木耳肉丝,就知道身边的人对这个菜有些差强人意,“有时候为了图方便,就吃面。”

    吃完早餐,两人谈了会天,互相交换了一些童年趣事,聊着聊着就讲到了她这次回家乡的感慨。

    米珈说,她这次暑假随父母回了一趟老家岳阳,也跟着去乡下看望了爷爷奶奶。

    她感慨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不知不觉里爷爷奶奶老了,满头白发。三句话不离老本行,总是关心儿子、孙女的穿衣保暖,田里、土里的阳春庄稼。

    她也感慨自己读书读着读着就长大了,站在乡土路上眺望稻田的时候,那在风声里此起彼伏的稻浪最让人难忘,最让人感怀,那是儿时的记忆,那是远去又美好的气息啊。

    闭上眼睛就能闻到稻花香,闭上眼睛就能想起小时候同一群儿时玩伴在草垛里捉迷藏,玩游戏,;在月光下偷梨偷玉米偷凉薯;

    在小学课堂上跟老师唱《少年壮志不言愁》: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

    差不哩饭后半个小时,米珈按照医嘱该吃药了。就着温开水服用完药,两人极有默契的停止聊天,各回各屋,赶紧补觉才是大事。

    ...

    中午时分,赵志奇可能是这两年被李杰带坏了,这一次充分发挥了301寝室的不要脸精神,竟然在书店一楼堵林义,意思很明了,要他请客。

    陈明清剪了一个学生头,整个人出人意料的清爽,看得出来能让赵志奇一见钟情还是有些资本的。

    米珈生病不能吃辣,赵志奇和他媳妇一个沪市人,一个胡建莆田人,也都是不太吃辣的,这可把林义给愁坏了。

    在香江吃了一暑假蒸煮海鲜和各式料理,好不容易心血来潮想吃点劲爆的,却点了一桌子不要辣椒的菜,心塞。

    还好米珈熟悉林义的秉性,趁服务员离开之前,为他单独点了个湘味剁椒鱼头。

    这可把林义高兴坏了,自己不好意思开口的事情,有人代劳,能不开心嘛。

    四人边吃饭边聊,当谈到留学这个问题时,陈明清虚心向米珈请教了很多。

    期间,陈明清问,“你为什么没去欧美?而是选择了日本?”

    米珈回答说有几个原因。

    一是她不喜欢欧美文化,欣赏不来欧美人的做事风格,不愿意离开儒家文化圈...

    另一个就是安全问题,这年头世界上真正能让中国留学生感到人身安全的国家屈指可数,而日本和新加坡就是最可靠的那么几个。

    不管情愿不情愿,这些都是实话。

    当然了,她由于受母亲影响,热爱上了漫画创作,又加之她母亲在日本有许多朋友,选择日本就是理所当然的事。

    听完米珈的理由,一直犹豫去澳大利亚还是去韩国日本留学的陈明清突然对日本感兴趣了,当场就要去了米珈的联系方式,说有不懂的就来咨询她。

    看着女朋友想一出是一出,可把赵志奇郁闷到了,顿时就嚷嚷,“你去日本了,我咋办?”

    陈明清不理解,“你不是信誓旦旦说:我去哪,你跟着去哪吗?”

    赵志奇没法辩驳了,良久悲乎一嗓子哭诉道,“可我爸是个纯粹的爱国人士,家里连一件日本货都没,他怎么能允许我去日本?”

    陈明清没安慰他,意思很明了,你自己看着办,我和你爸,你选一个。

    ...

    下午时分袁军老婆也不知道是哪里听闻了米珈生病的消息,特意买了些水果过来看望,还一个劲嘱咐晚上去店里吃。

    林义心领了好意后只得表示,米珈不能喝酒不能吃辛辣,去烤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