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千零一十三章:钱钱钱(2 / 3)  皇兄何故造反?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里的奏疏,满意的点了点头,道。

    「金先生辛苦了,此番事了,我边境官军风气可正,屯戍恢复,边军战力必会渐起,加之如今草原内乱,数十年内,我边境可以安稳,此先生之功也!」阑

    这话可谓极尽褒奖,听着自然是舒服,但是,金廉又岂敢就这么受着,连忙上前道。

    「臣惶恐,此陛下英明决断,朝廷上下一心之故,臣不敢居功。」

    「陛下明鉴,如今军屯田土虽然收回朝廷,但是,后续事务仍不可放松。」

    虽然说花花轿子众人抬,但是,正事还是要说的。

    神色变得微微肃然,金廉道。….

    「此次臣巡边境,眼见各地将官,往往勾结地方仕绅,欺压百姓,买卖民田,此次朝廷整饬,臣奉圣旨,已拿下一批情节严重的将官,但是,终究并非治本之策。」

    「此次整饬军屯,按照兵部章程,为防佃户骤失田土,而起民怨,故而,朝廷虽然收归,却未全面转入军屯,臣离边境时,已经发现有少数仕绅试图收买佃户,以图其利。」阑

    「朝廷耗费如此精力物力,终于清丈清楚,若无后续措施,恐数年之内,军屯将再度崩坏,故而臣以为当此之时,如何保障军屯能为朝廷所用,为重中之重!」

    听了这话,朱祁玉也收敛了笑意,轻轻点了点头。

    金廉所说对,虽然说经历了土木一役,但是,大明立国至今,至少对内来说,控制力还是很强的。

    所以,这个时候清丈私垦田,整饬军屯,并不算是太大的难事,只要朱祁玉这个皇帝决心够强,愿意给予兵部,刑部,都察院等衙门足够的支持,在执行上并不算难。

    如果说,这道政令要是放在隆万之际,想要推行,就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儿了,以张居正改革为例,就算不谈他为了改革所做的种种积淀和准备,单说改革本身,他就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而且,到了最后,也未能功成。

    这中间的原因复杂之极,但是归根结底,一是因为时间越久,各地的乡绅官员利益勾连越深,势力越根深蒂固,二是因为,朝廷内部问题丛生,对地方的控制力渐渐薄弱,一增一减之下,想要改革,必然是难上加难。

    所以,虽然这次收回了这么多的军屯田土,而且只花了仅仅一年的时间,但是,这并不代表,朱祁玉的能力有多强。阑

    相反的,这个时候更应该

    担心的,是后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

    清丈田土,赎买划归回军屯,只是第一步,只要决心够强,并不难做到。

    真正困难的,是如何让军屯恢复正常的运转,或者说,这些田土所获,不会再通过种种方式,被仕绅和边将重新收入囊中,而是能切切实实的回到朝廷手中,用在官军的身上。

    沉吟片刻,朱祁玉目光转向一旁的陈镒,道。

    「此事,第一要落在都察院的身上……」

    「如今朝廷对于军屯的运作,已有章程,该收回的田土,也皆已收回,一切过去沉疴,皆已清除,不再有经年累月而成的痼疾。」

    「因此,各官员,武将只需谨守本分,按照朝廷章程办事便可,都察院监察百官,当加强力度,以防有人徇私舞弊,欺上瞒下,再有侵占,隐没军屯,欺压佃户之举。」阑

    「吏部?」

    底下一众大臣都在认真的听着,因此,朱祁玉刚一出声,王文便立刻上前道。

    「臣在。」

    于是,朱祁玉道。

    「此番整饬军屯,之前转迁试职的诸多御史,可加紧考课,如若在此次整饬军屯过程中,表现勤勉,立下功绩之人,准予解除试职,其余人等,视其情状予以转迁或重选。」….

    「除此之外,边境各处,另增屯田御史五名,专司军屯一事,具体的章程,加上对试职御史的考课,这两件事,吏部会同都察院商议之后,向朕回奏。」

    为了整饬军屯,吏部曾经选授了一大批御史,补充到科道当中,如今事情了结,这些人的去向,自然也该有个定论,这本是应有之义。阑

    但是,增加屯田御史,就是意外之事了。

    不过,既然天子金口玉言,并非是在征询他们的意见,王文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异议,当下,便和陈镒二人上前拱手道。

    「臣等领旨。」

    「除了都察院之外,此事户部和兵部,也需再上心些。」

    朱祁玉摆了摆手,示意二人起身,随后便将目光放到了于谦和沉翼的身上。

    「如今军屯虽被收归,但是,耕种的仍旧是原来的百姓,这与朝廷设屯戍之意不符,所以,如何让边军重归屯戍,又不可影响百姓生民之业,这亦是重中之重。」

    「此事,户部联合兵部,也需尽快拿出一份章程来。」阑

    话音落下,一旁的沉翼顿时变成了苦瓜脸。

    这可不是个好干的活儿……

    如同天子所言,军屯本质上,是让官军自给自足,按照地区,防卫任务的不同,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