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二章: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正气歌出,举世惊(7 / 9)  大夏文圣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竟只是快了一步,也有可能是准第七境。

    但无论是什么。

    乃绝世也。

    “前辈果然厉害,那晚辈现在去绘制地图,不过晚辈怎么给您?”

    苏怀玉询问道。

    “我会去找你的。”

    “问斩之前给我即可。”

    老者开口,说完此话,便消失在了原地。

    而苏怀玉也长长吐了口气。

    好险。

    不过松了口气后,苏怀玉也没有废话,立刻去绘制地图。

    倒不是因为救顾锦年,而是这魔道强者,性格古怪,万一拖了时间,心情不佳,把自己杀了,那才是倒了血霉。

    回头顾锦年没死,自己没了,苏怀玉也不愿意。

    如此。

    深夜。

    苏怀玉将地图绘制完成,为了补充细节,苏怀玉更是亲自去看了看,确保没有问题后,便静等前辈上门了。

    外界的纷纷扰扰,显得喧闹无比。

    而牢中。

    顾锦年却已经进入了忘我之地。

    四天来。

    他心情平静,在牢中悟道。

    前两天还会进食点东西,可后面两天就滴水不进了,倒也不是潜心入学,主要是秘制酱油没了,米粥有些难以下咽。

    有些后悔,但更能让自己安心悟道。

    这几天来,顾锦年脑海当中,都是在回忆以往种种。

    他在反省,也在思考。

    反省自己的过错。

    思考自己的不足。

    江宁郡,匈奴和亲,江陵郡。

    这三件事情,最大的过错,在于自己的经验不足,虽然自己乃是大夏权贵,虽然自己可以任性一把,可很多人要为自己的任性负责。

    “我过于优柔寡断,做事依旧不够谨慎,”

    “王兄失踪,必然已经有人察觉,可我义无反顾前往白鹭府,是自投罗网。”

    “那妇人向我求情,我优柔寡断,没有在关键时刻,做关键之事,倘若重回那日,应当直接将许平斩杀,再去调兵,应当为上佳。”

    “我纠结细节,关键时刻,没有挺身而出,虽亡羊补牢,可错便是错。”

    “倘若此劫渡过,我应当杀伐果断,不可拘于小节,任何事情也应当面面俱全,做到滴水不漏。”

    顾锦年心中自语。

    他认真反省着自己。

    过错于优柔寡断,做事不谨慎,这是他意识到的错误。

    而不足之地,则在于权力。

    “世子也好。”

    “权贵也罢。”

    “终究无有官职,无有权力,假借圣旨,虽可圆一时之谎,却给国家带来麻烦,给朝堂带来麻烦。”

    “若我有官职,再临白鹭府,即便百般刁难,也有足够话语权,那时该杀就杀,无人可挡。”

    “尊严只在刀刃之上。”

    “无有官职,寸步难行。”

    这是顾锦年的不足之地。

    自己没有官职,自然而然,从一开始陷入了被动,私自调兵,化为主动,可那个时候已经是在亡羊补牢。

    故而,自己必须要�

    �点入朝为官,掌握权力,往后再遇到这种事情,就不会陷入下风。

    反省与思考过后。

    顾锦年从而又思考另外一件事情。

    这件事情,看似是官员隐瞒不报,看似是有人在幕后搞鬼,可有一股力量,却消失的无影无踪。

    这股力量,便是儒者。

    读书人,应当有正义在身。

    即便无有官职,百姓之苦,他们也应当看得见,可却没有一个人给予援手。

    原因无他。

    他们不想得罪官员,免得影响自己的仕途。

    对于普通人来说,这点无可厚非。

    但对于读书人来说,这就是错的。

    孟子曰,吾善养浩然正气。

    这浩然正气,便是天地之间的一种正气。

    若读书人无浩然正气,怎可称之为读书人?

    倘若,两年之前,便有读书人挺身而出,那么事情会如此严重吗?

    答桉显然是不会的。

    白鹭府,只是一个小小的府城,可这件事情,却也能看到天下儒者的本质。

    等事情发生之后,读书人再来辱骂,又有何用?

    不秉持内心,如何能称得上读书人?

    张口百姓。

    闭口百姓。

    到头来呢?

    还不是虚伪无比。

    这件事情,顾锦年想了很久。

    一直到第七天。

    这一日。

    是顾锦年问斩之日。

    牢头走来,也感到不可思议,他们本以为这过程当中会有旨意,释放顾锦年。

    却没想到,直至这一刻,都没有任何旨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