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时辰后。
终于,李善等人来到军中大营。
“本相见过侯爷。”
“我等,见过侯爷。”
李善,御史台十二儒,纷纷走进大营之中,朝着顾锦年一拜。
“见过诸位。”
“公务繁忙,未能第一时间接见诸位,还请见谅。”
顾锦年起身开口,对李善等人显得比较温和。
“侯爷客气,大夏灾情为主,我等前来打扰,反而是罪过。”
“是啊,得知侯爷正在处理公文,我等实在是惭愧。”
众人开口,并没有半点生气,取而代之的是愧疚。
“几位前来,是为了何事?”
顾锦年倒也不说什么,直接询问众人来这里做什么事情。
“侯爷,最近有些谣言,说侯爷虐待百姓,我等自然不信,但无风不起浪,所以陛下派我等前来调查,如若是子虚乌有之事,必会告知天下,也算是正一正这歪风。”
有人开口,告知顾锦年他们来的目的。
而李善一直不说话,处于沉默状态。
“有质疑是好事,那诸位随意,不过询问过后,也要准备好时间回去,救灾之事,本侯不希望有外人插手。”
顾锦年不以为然,这种情况不算特殊,但有一点还是要提醒,这救灾的事情,轮不到他们来处理。
“侯爷放心。”
“我等必不会乱来。”
众人纷纷点头。
“侯爷。”
只不过,就在这个时候,李善终于出声了。
“李相何事?”
顾锦年看向李善,略显好奇道。
“方才听侯爷属下所说,侯爷明日就能解决江中郡之难,这是真的吗?”
李善开口,询问顾锦年。
方敬成之前说了此事。
“恩。”
顾锦年显得淡然。
此言一出,十二大儒纷纷色变,之前听方敬成说,他们就已经很惊讶了,现在听到顾锦年开口,他们如何不震惊?
“侯爷,这种事情可不能乱说啊,老夫知晓侯爷一心为民,这灾情是谁都不想遇见的,侯爷想要振奋民心,这是好事,可如若许诺一些不应该许诺的事情,这可不是好事。”
李善出声,善意的提醒顾锦年。
只是此话一说,顾锦年神色显得温和。
“救灾的事情,由本侯全权负责,说与不说,应当与李相无关吧?”
顾锦年神色温和道。
而李善没有任何表情,只是出声道。
“自然与老夫无关,只是这样的话,若是说出去,会给百姓造成一定影响,若是侯爷当真做到了,这是一件好事,若是侯爷做不到,只怕百姓会对朝廷产生其他想法。”
“请侯爷慎重而已。”
李善出声,皮笑肉不笑道。
“本侯说过的话,有假过吗?”
顾锦年淡淡开口,也是皮笑肉不笑。
这话一说,李善彻底沉默,而十二大儒却不由激动无比。
“侯爷,明日若您真的能解决江中郡之难,其他别的不说,老夫一定会向陛下请求,直接游走各地,为侯爷传颂功德。”
“是啊,侯爷,若您真的能解决江中郡之难,我也去为侯爷传颂功德。”
“江中郡之旱灾,影响万万百姓,若侯爷能安定下来,那就是功德无量啊。”
“侯爷,您要真解决了,从今往后,老夫见一个人,就把这事说一遍,以后谁敢说您半点不事,老夫第一个劈了他。”
“对,侯爷,您是知道的,御史台是秉公处理,有人举报,我等就要出面解决,可江中郡之难被您解决了,往后这朝堂上谁要是敢举报侯爷,老夫第一件时间调查他有没有问题,再来解决侯爷的事情。”
这些大儒一个个开口,他们还真不是吹捧顾锦年,而是发自内心的。
江中郡之难,朝堂所有人都知道意味着什么。
先是万万百姓的粮食危机。
然后江中郡出了问题,大夏王朝内部也要出问题,整体出大问题。
对于这些大儒来说,如果顾锦年当真能解决江中郡百姓之难,无论大夏王朝如何,这份功德,值得人敬佩。
身为读书人,自然要敬重。
看着十二大儒如此,李善面无表情,不过面无表情就意味着很多事情。
“诸位,明日正午,就能知晓一切了。”
“早些休息吧。”
顾锦年稍稍作礼,对于这些大儒,顾锦年还是很尊重的,圣尺已经立德,孔圣也削天下读书人才气,他们没有被削,就意味着他们拥有品德。
那么自己尊重一二,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明日正午是吧?好,老夫等着。”
“好好,明日正午。”
众人纷纷点头,随后便一同离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