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章 只帮自家人(2 / 3)  武朝:带着全家去逃荒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她又将目光看向她娘亲张氏,问道:“娘,咱们一会就去一趟姥姥家,也和他们说一下现在的情况,看他们有什么打算。”

    “行。”张氏说道,心中的一块大石也落了地。

    虽然她娘家人不算少,可如果村里人真起了心思,他们也不一定能挡得住。

    说完这些,姜稚月又把去县里看到的情况跟大家讲了一遍,说道:“我觉得朝廷一时半刻应该顾虑不到这边的情况,咱们得做好随时准备离开的准备。”

    众人都严肃的点点头。

    也没时间歇息,姜雨莱就立即出门去王家村了,姜稚月也和张氏一起去了张家村。

    等到傍晚姜稚月回来时,院子里热热闹闹的,还有几个生面孔,看来姜雨莱已经把那边的人带回来了。

    看到姜稚月和张氏回来,姜老太太连忙上前问道:“咋样,你娘他们咋说的。”

    张氏说道:“跟我娘他们说过了,他们说要是有啥情况肯定过来找咱们,让您别担心。”

    “行,那我就放心了。”姜老太太拍着心口说道。

    又接着道:“老三比你们还早回来点,他们人少,也怕出啥事,见老三去叫收拾了东西立马就跟着过来了。”

    “那成好,不管发生啥事咱都能全乎就好。”张氏笑着接话。

    蝗灾已经过去了十多日,在县令的安抚下,百姓们的情绪也由最初的惶恐不安渐渐地稳定了下来。

    不过仍然没有一点会开仓放粮的消息传来,反而是又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

    昌定王的封地北边发生了地震,范围波及到两个县,死伤更是惨重。

    接二连三的祸事发生,让百姓们心中恐慌加剧,纷纷再次跑到县城请求县令开仓放粮,最后衙役杀死了几个带头闹事的百姓才算勉强将这事压下来。

    可百姓心中的怨恨却拔高了一层楼,在心底埋了根发了芽。

    经过那么久的等待后,很多人意识到朝廷可能根本不会开仓放粮了,开始去粮店买粮。

    可现在粮食的价格也一天一个价,原本只要十几文一斤的糙米,现如今要花三十文才能买到。

    为了活命,就算价格再高,也有不少人买粮,可也有的人苦苦支撑,觉得朝廷肯定不会不管他们的。

    粮价消息飞涨的消息传遍了周围村镇,姜家村众人自然也都知道了。

    镇上的粮变贵了,这不还有那些提前收了粮食的人家嘛!

    他们把主意打到了这些提前收粮的人家身上。

    恒荣家他们是不敢打主意,而且他家也只收了一半的粮食,想来想去最后他们就把主意打到了姜稚月家。

    “姜秀才家往年都不用交赋税,今年又收了这几亩地的粮食,他家那几口人哪吃得完这么些粮食,要我说,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他就该帮衬着咱们点。”村头大树下站着的江虎子说着。

    姜家村有姜姓和江姓两大住户,不过江姓的住户是后来搬过来的,还有个别其他姓氏的都是后来搬来的。

    周围的人听他这样说就知道,昨天在姜家发生的事他应该还没听说,不然咋敢打这样的主意。

    当即有人给他说道:“姜秀才家几个小子可不好惹,昨个那孙氏的娘家人过来想要点粮食,都被他们打走了,姜家那丫头也是厉害的,一脚把人都踹飞了。”

    “咱村谁不知道那孙氏早就和她那娘家断亲了,但咱们可跟他们乡里乡亲几十年了,总不能这点面子都不给。”江虎子没把他说的话放在心上,而且他们去的人多了,他家敢不把粮食拿出来吗?

    有些人倒觉得江虎子的话说的有道理,反正姜秀才家的粮食也吃不完,拿出来点给他们咋了。

    几人一拍即合,就要去姜家逼他们把粮食交出来。

    浩浩荡荡的一大群人往姜家走去,路上吸引了不少人也跟着去瞧。

    那么些天了,家家户户的粮食都不多了,如果姜秀才家都给他们粮食,怎么着也要给他们这些见到人的分点吧。

    所以人越聚越多,到达姜家门前时,人数竟已达到了将近百人。

    他们刚刚路过恒荣家时,姜恒荣的婆娘就打听到了情况,她把这事告诉了姜恒荣,还道:“让他们只顾着自己活命不让大家伙都把粮食收了,活该抢他家的粮食。”

    说这话时她已经忘了,当初可是他们不愿意相信才没收粮食的。

    姜恒荣翘着二郎腿往外瞅了一眼,不过什么也没说。

    砰砰几声巨响,姜家的大门都被敲得颤了颤,姜稚月站起身来打开门就看见乌泱泱的人群堵在门外。

    这两日姜稚月带着姜家几个郎去山上捕了不少猎物回来,打算熏烤储放起来。

    她开门时就拿着刚刚切肉的菜刀。

    “有啥事?”姜稚月冷冷的瞅了一眼外面的人群,不过心里已经猜测出来他们是来干什么的。

    敲门的人看到姜稚月手中锃亮的菜刀,又想到她昨天一脚把人踹飞的事,吓得连退两步,支支吾吾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