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三十章 将赴辽东饯行宴(2 / 2)  我真是大昏君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章

的历史,在与西方古代建筑胶凝材料基本同步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广泛采用石灰与有机物相结合的胶凝材料而显得略高一筹。

    但中国古代建筑胶凝材料的发展,到达石灰掺有机物的胶凝材料阶段后,就停止不前,未能在此基点上再跨出一步。

    而西方古代建筑胶凝材料则在“罗马砂浆”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朝着现代水泥的方向不断提高,最终发明水泥。

    作为建筑的“粮食”,水泥自然也在皇帝的计划之内。

    而且,最初级的水泥,也就是黏土、石灰石制成的水硬性石灰,已被科学院研制成功,性能超过“罗马砂浆”,距波特兰水泥也只是一步之遥。

    关键是皇帝只知道配方,不知道上哪里找天然泥灰岩,或是称为水泥灰岩的原料。

    而且,确切的烧成温度他也不掌握。这样生产出的产品质量不会稳定,很容易因为水泥质量出现事故。

    所以,水泥的问世还要晚上一些,还需要进行反复的实验来摸索出温度和最佳配比。

    而在皇帝看来,水硬性石灰也可以推广使用了。特别是耐海水冲刷的特点,建造灯塔等与水接触的工程,能起到极大的作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