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百九十四章 :大棋(2 / 3)  犁汉首页

护眼 关灯     字体:

上一页目录 纯阅读 下一页

 他命丁、董二部选精锐突骑从临淄山口进入沂蒙山地区,然后转道莱芜,再从徂徕山进入尼蒙通道。

    而这支精骑的任务是什么呢?

    就是直接进入琅琊,深入东海郡,然后直接在徐州境内破坏徐州军的粮站和补给道。

    其实打这一战,军中很多人都觉得王上过分谨慎了。

    不论是让乐进围攻悬瓠还是让徐晃进攻寿春都是这样,甚至打一个青州,竟然让关羽、丁盛、董访三支军团,合兵六万去打。

    曹操固然善战,但会不会也过分谨慎了?

    而做了这么多,彭城这边正面战场不过才打下了个沛县,是真的才开张。

    但张冲这么做当然有自己的考量。

    作为最后一场决战,他深刻明白背后的意义。

    可以这么讲,你可以赢无数次,但在争霸的最后关头,你只要输一次,那所有努力都前功尽弃。

    历史上的曹操就是这样,他此前也有赢有输,但就因为在赤壁这个关键节点上输了,天下一统就成了泡影。

    日后曹操又先后发起了几次南下统一战,甚至几次战事的规模也远远比赤壁都要庞大,但最后都以败仗而告终。

    天下一统从来都不是应然的,实际上,即便两汉四百年的一统局面形成了天下这个共同体,但对于所有人来说,地方孤立主义永远是主导的。

    如果张冲这一次决战输了,那日后就算再卷土重来,遇到的阻力也会更大了。

    毕竟人心都这样,第一次的时候还慌一下,可要是让他赢了一次,局面就大不一样了。

    能赢第一次就能赢第二次,这就是信心。

    其实人呀,不就是靠着信心二字吗?

    而抛开人心向背来说,只是现在的局势,张冲这边输了让局面也是大坏的。

    别看他现在席卷兖豫,但实际上泰山军在这些地方都不稳固。

    一旦决战中败北,泰山军在中原地区无险可守只能退往京都地区,到时候再出中原,还会有现在的夹道箪壶相迎吗?

    那时候人心怕也是散了。

    所以张冲这边纵然优势再大,也不敢浪战。

    也正因为如此,张冲让徐晃去攻打寿春,就是堵住中原的防御漏洞;也正因为如此,他才劳师动众派遣三大帅合攻曹操,就是要先解决青州这个外围因素。

    张冲看得很明白,他要想在彭城这片地区围歼徐、扬联军,他就必须先得解决青州的曹操。

    曹操所在的临淄太过于重要了,他完全可以从这里进入沂蒙山,然后杀入莱芜地区,尔后直接对泰山军的后方进行袭击。

    而现在呢,张冲直接断了这个可能。

    他让丁、董二人围住临淄,然后分他们的骑兵回转莱芜,继而深入徐州腹地,直接断了彭城这边的补给。

    张冲他从来不怕和陈登、孙坚野战。

    他怕就怕陈登固守彭城死战,更怕孙坚不战而退直接返回扬州。

    是的,对于后一个情况,张冲是最担心的。

    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张冲他做了这么多,其主要原因就是调动孙坚的扬州军北上彭城参战。

    张冲要的就是在这一次决战中完全歼灭掉扬州军及其它的水师。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一旦让扬州军返回扬州,张冲没有信心能渡江南下。

    和所有人认识的不同,此时的长江江面远要比张冲后世的要宽太多了。

    历史上曹丕试图从广陵南下渡江。

    可一看到那浩渺的江面直接就退缩了,然后无奈仓促返回了。

    其原因是,此时的海岸线要比今日还要靠西数十公里。

    当时的广陵就是长江的入海口,而这个入海口呈喇叭状,宽度足有四十里,从广陵望向对岸的丹徒,那汹涌澎湃的海水倒灌江口足以令人望而生畏。

    而这个问题之所以是问题,那就是泰山军目前完全没有足够的战船来渡江。

    这个问题也是张冲造成的。

    他当时对天下局势的判断是打天下快不得,治天下慢不得。

    所以他一开始还试图打一地治一地的方式来打天下,直到后面局势的发展逼得泰山军不得不尽快行动了,才有了后面一系列决定天下的战事。

    从代北战事到太原战事,再到河内战事、京都战事,以及决定中原未来的伊洛战事,可以说泰山军短短一年多就完成了从河北到半个天下的飞跃。

    这个过程中,泰山军的资源储备耗费是巨大的,即便当时张冲已经命令邺城那边择大木修建水师,但还是来不及了。

    所以现在这个局面是什么呢?

    就是他张冲必须要让彭城那边和他决战,还不能死守在城内。

    因为陈登、孙坚那边的兵力也不少的,据说加起来不少于五万人。这等兵力其实已经不弱于他的主力部队了。

    所以一旦陈登选择死守彭城,以泰山军的兵力怕是短时间内啃不下彭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