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现在呢?我们有能力,那就要多去看看,多到天下走走。我当然知道那些地方是鞭长莫及的,但咱们至少要去看看,为了咱们后人开出个路来。后人才知道这天下有什么。”
“最后我就只有一句话:”
诸文武,包括张承在内的所有人都认真听着,他们似乎明白这将会是一条涉及到大太未来的国策。
没有任何人敢轻忽。
王上说的没错,他们开国者本来就是要为后人开路的,一定要有格局,有视野,这样后人的路才好走。
只听张冲悠悠说着最后一句话:
“在咱们有能力的时候咱们不去做,后人会怪我们的。”
说完这话,张冲对所有人道:
“就这样吧,剩下的早食就等你们打完了再回来吃吧,散了吧。”
话落,诸将连忙起身,向着张冲恭拜,就准备出帐。
却听身后张冲淡淡说道:
“诸君,为我拿下这一战!”
此时,所有人转身,齐齐向高位的张王跪倒,大呼:
“喏!”
……
诸将都知道一个谚语,那叫“灭此朝食”,知道这是一个非常不吉利的事情。
而他们早饭没吃完就进入战场,还要等战后吃完剩下的,这怎么看都符合了这条谚语。
但没有人会觉得这是个事。
是的,当年楚王如此就打了败仗。但楚王何人?楚军何样?也是能和他们泰山军比的?
此时大太,百无禁忌,就是如此的任性。
所以他们在离开大帐后,没有一个在想“灭此朝食”这个事,都在为王上描绘的蓝图而兴奋、激动。
有王上,是大太之幸,是天下万民之幸,也是他们这些老兄弟们的大幸。
原先一些潜藏在诸将心里的复杂念头此刻荡然不在。
唯有对大太的忠诚,和无限高昂的战意。
随着诸大将返回各军阵地,在中军浩然的鼓声中,浮屠寺决战正式打响。
……
在诸将散去后,张冲带着儿子走到了搭建起来的巢车上,他要带着张承尽观这场战事,教导他如何作为一个优秀的统帅。
在巢车下,蔡确、郭祖、李大目、典韦带着横撞将们忠诚地护持在左右,
在中军鼓声擂动了一百二十下后,张冲能看到代表张南的军团旗帜向前移动了。
随着张南的大纛先动,其余诸军的旗帜才开始移动,看来诸将们还是听尽了自己的话的,没有发生什么抢功的事情。
他带着张承就这样遥望着,等待两军接战的那一刻。
……
因为张承的个子还不够,所以张冲将他架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好让他看得足够远。
坐在父亲的脖子上,张承能感受到父亲那如同铠甲一样的背脊,那天柱一般的脖子,这就是父亲的力量。
这一刻,是张承距离父亲最近的一刻,他感受到了父亲对他的爱和期望。
张承努力昂着头,远远的看向那片浮屠寺战场。
眼前的一切都让他感受到惊奇和震撼,视野中无穷的杏黄大旗弥漫在旷野上,那一块块整齐得如同活字块一样的军阵,在缓缓移动。
随着一声声更猛烈的号角和战鼓,最前方的军阵忽然射出一团团黑云,那应该就是箭矢了。
数不清的黑云就这样砸在浮屠寺内,这一刻张承彷佛觉得这些箭矢都能塞满那小小的浮屠寺战场了。
那些敌军在这样的箭矢中会怎么样,张承并不清楚,距离实在太远了。
他只看到,在连绵的箭矢中,还伴随着无数声炸雷,那是石弹在轰击敌阵。
尤其是不知道哪里的发石车,竟然拼死前进到了最前,向着那浮屠寺最高的佛塔轰击着。
张承想着,也许那佛塔内就站着孙坚父子吧。
那孙坚也有个儿子,叫孙策,父亲有几次在自己的面前提起过他,说那江东的豪杰中,这孙坚父子算是占尽了英雄气了。
张承并不明白,为何要称呼敌人是英雄,在他看来,天下能称英雄者,唯有父亲一人。
这不仅是自己的想法,他问过自己的几个老师,他们也是这么说的。
只是不知道这会那佛塔上,那孙策是不是也和自己一样,坐在他父亲的背上,也看着自己。
就在张承还在想的时候,前线传来了比石弹轰炸更猛烈的声音,那是无数人在怒吼。
张承听清了,他们在喊:
“起刀兵,唤太平,只叫天下复清明!”
这是张承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声音,他发誓这怒吼他永生难忘。
再然后,他就看到本还整齐划一的格子,一下子就碎了。
不,不是碎了,他们是汇成了大海,那杏黄得比天上太阳还要耀眼的大海。
此刻,他听到父亲冲着下面的蔡伯喊了句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